[发明专利]环氧水解酶突变体及其在对映归一水解环氧化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9392.5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郁惠蕾;李付龙;许建和;陈琦;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4 | 分类号: | C12N9/14;C12P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002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水解酶 突变体 环氧化物 水解 应用 苯乙烯氧化物 产品光学纯度 立体选择性 催化活性 反应条件 环境友好 水解反应 突变位点 普适性 消旋 催化 | ||
1.环氧水解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相对于野生型的环氧水解酶,其空间结构中底物结合口袋附近的氨基酸发生突变;所述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对应于SEQ ID No.2,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缬氨酸或谷氨酰胺;
且,还包括通过随机突变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突变:
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第151位突变为:谷胺酰胺或亮氨酸;
第105位突变为:亮氨酸;
第3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或亮氨酸;
第196位突变为:丙氨酸;
第3位突变为:谷氨酸;
第4位突变为:异亮氨酸;
第20位突变为:丙氨酸;
第31位突变为:半胱氨酸;
第46位突变为:异亮氨酸;
第56位突变为:缬氨酸;
第96位突变为:甘氨酸;
第121位突变为:甘氨酸;
第136位突变为:缬氨酸;
第144位突变为:苯丙氨酸;
第181位突变为:缬氨酸;
第270位突变为:精氨酸;
第281位突变为:谷氨酸;
第296位突变为:半胱氨酸;或
第306位突变为:丙氨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水解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物结合口袋附近包括:催化三联体的邻近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水解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体包括:
(1)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3位突变为谷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2)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4位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0位突变为丙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3)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20位突变为丙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4)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31位突变为半胱氨酸,第46位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5)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3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同时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6)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56位突变为缬氨酸,第96位突变为甘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7)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105位突变为亮氨酸,第56位突变为缬氨酸,第121位突变为甘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8)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136位突变为缬氨酸,第121位突变为甘氨酸,第105位突变为亮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9)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3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05位突变为亮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10)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181位突变为缬氨酸,第46位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11)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270位突变为精氨酸,第151位突变为谷氨酰胺,第144位突变为苯丙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12)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281位突变为谷氨酸,第151位突变为亮氨酸,第196位突变为丙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13)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296位突变为半胱氨酸,第46位突变为异亮氨酸,第105位突变为亮氨酸,第121位突变为甘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14)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306位突变为丙氨酸,第46位突变为异亮氨酸,第105位突变为亮氨酸,第121位突变为甘氨酸;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
(15)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263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33位突变为亮氨酸,第151位突变为谷氨酰胺,
(16)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263位突变为缬氨酸,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33位突变为亮氨酸,第151位突变为谷氨酰胺,或
(17)如SEQ ID No.2所示的多肽,第263位突变为谷氨酰胺,第176位突变为天冬酰胺,第33位突变为亮氨酸,第151位突变为谷氨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93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