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类钛合金零件加工工装台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2020.8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5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尹佳;田斌;林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64F5/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钛合金 零件 加工 工装 工作 方法 | ||
1.一种飞机类钛合金零件加工工装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1-1:工作台包括四大部分,分别为基座调整固定机构(1)、左侧升降压紧机构(2)、右侧升降压紧机构(3)和X向压紧机构(4),基座调整固定机构(1)利用螺钉安装固定在机床的工作平台上,左侧升降压紧机构(2)和右侧升降压紧机构(3)利用螺钉安装固定在基座调整固定机构(1)上,并与基座调整固定机构(1)形成螺纹传动配合连接关系和花键传动、滑动配合连接关系,X向压紧机构(4)分为四部分,利用螺钉安装固定在基座调整固定机构(1)上;所述X向压紧机构(4)分为四部分,利用螺钉安装固定在基座调整固定机构(1)上;其中所述基座调整固定机构(1)由基座安装板(1.1)、前向固定侧板(1.2)、后向固定侧板(1.3)、左向固定侧板(1.4)、右向固定侧板(1.5)、基座固定把手(1.6)、Y向调整电机(1.7)、Y向调整减速机(1.8)、Y向调整直线导轨(1.9)、Y向调整直线导轨滑块(1.10)、Y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1)、升降调整花键轴(1.12)、X向调整电机(1.13)、X向调整减速机(1.14)、X向调整直线导轨(1.15)、X向调整直线导轨滑块(1.16)、X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7)、X向调整座(1.18)、升降电机(1.19)、升降减速机(1.20)和卡盘固定座(1.21)组成,所述基座安装板(1.1)上表面对称开有多个标记定位孔、腰孔和腰孔形沉槽,几何中心位置开有台阶形沉孔,沿Y轴方向前后边开有导轨安装槽,沿X轴方向中心沉孔两侧开有导轨安装槽,在X向导轨安装槽两侧开有两个矩形槽,在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各开有一排螺纹孔,沿Y轴方向在左右侧面开有一个丝杠安装贯穿孔和花键轴安装贯穿孔,所述前向固定侧板(1.2)内侧开有两个轴承安装孔,中下部开有一排沉孔和一排螺纹孔,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在基座安装板(1.1),在螺纹孔中安装基座固定把手(1.6),并使得基座固定把手(1.6)螺纹端朝向基座安装板(1.1),在内侧安装孔中安装轴承,并安装支撑X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7)的圆柱凸台一端,所述后向固定侧板(1.3)上部开有台阶孔,并以台阶孔为中心圆周布置有螺纹孔,中下部开有一排沉孔和一排螺纹孔,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在基座安装板(1.1),在螺纹孔中安装基座固定把手(1.6),并使得基座固定把手(1.6)螺纹端朝向基座安装板(1.1),台阶孔大径部分安装轴承,小径部分穿过X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7)带键槽的圆柱凸台一端,所述左向固定侧板(1.4)上部开有台阶孔,并以台阶孔为中心圆周布置有螺纹孔,中下部开有一排沉孔和一排螺纹孔,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在基座安装板(1.1),在螺纹孔中安装基座固定把手(1.6),并使得基座固定把手(1.6)螺纹端朝向基座安装板(1.1),台阶孔大径部分安装轴承,小径部分穿过Y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1)和升降调整花键轴(1.12)带键槽的圆柱凸台一端,所述右向固定侧板(1.5)内侧开有两个轴承安装孔,中下部开有一排沉孔和一排螺纹孔,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在基座安装板(1.1),在螺纹孔中安装基座固定把手(1.6),并使得基座固定把手(1.6)螺纹端朝向基座安装板(1.1),在内侧安装孔中安装轴承,并安装支撑Y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1)和升降调整花键轴(1.12)的圆柱凸台一端,所述Y向调整减速机(1.8)其壳体利用螺钉与Y向调整减速机(1.8)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Y向调整减速机(1.8)其壳体与左向固定侧板(1.4)固定连接,其输入轴利用键与Y向调整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Y向调整减速机(1.8)其输出轴利用键与Y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1)固定连接,所述Y向调整直线导轨(1.9)利用螺钉安装固定在基座安装板(1.1)沿Y轴方向的导轨安装槽,并在其上安装Y向调整直线导轨滑块(1.10),所述X向调整减速机(1.14)其壳体利用螺钉与X向调整电机(1.13)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X向调整减速机(1.14)其壳体与后向固定侧板(1.3)固定连接,其输入轴利用键与X向调整电机(1.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X向调整减速机(1.14)利用键与X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7)固定连接,所述X向调整直线导轨(1.15)利用螺钉固定在基座安装板(1.1)沿X轴方向的导轨安装槽,并在其上安装X向调整直线导轨滑块(1.16),所述X向调整座(1.18)上表面开有沉孔,一侧开有螺纹孔,上部凸台侧面开有销轴孔,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在X向调整直线导轨滑块(1.16)上,螺纹孔与X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7)形成螺纹配合关系,所述升降减速机(1.20)其壳体利用螺钉与升降电机(1.19)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减速机(1.20)其壳体与左向固定侧板(1.4)固定连接,其输入轴利用键连接与升降电机(1.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减速机(1.20)其输出轴利用键与升降调整花键轴(1.12)固定连接,所述卡盘固定座(1.21)上表面开有多个螺纹孔和沉孔,其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在基座安装板(1.1)中心的台阶形沉孔中,并可依据实际情况利用螺纹孔固定相应的卡盘;所述左侧升降压紧机构(2)由左侧支架(2.1)、左侧升降台(2.2)、左侧升降直线导轨(2.3)、左侧升降直线导轨滑块(2.4)、左侧升降丝杠(2.5)、左侧升降从动锥齿轮(2.6)、左侧升降主动锥齿轮(2.7)、左侧压紧板(2.8)、左侧压板附层(2.9)、旋转电机(2.10)、旋转减速机(2.11)、左侧花键轴套(2.12)、旋转电机安装座(2.13)、旋转轴(2.14)、左侧压紧套(2.15)、左侧压力传感器(2.16)和左侧安装固定盖(2.17)组成,所述左侧支架(2.1)两侧沿Z轴方向开有沉孔,其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在Y向调整直线导轨滑块(1.10)上,其正面中间位置开有贯穿槽,贯穿槽一侧沿Z轴方向开有台阶孔,其上部台阶孔大径部分安装轴承,小径部分穿过左侧升降丝杠(2.5)的圆柱凸台一端,其下部台阶孔大径部分安装轴承,小径部分穿过左侧升降丝杠(2.5)带键槽的圆柱凸台一端,在贯穿槽两侧,位于台阶孔外侧各开有一排螺纹孔,其利用螺钉安装固定左侧升降直线导轨(2.3),其下部凸台开有一个螺纹孔和一个台阶孔,其中台阶孔位于之前台阶孔的下方,台阶孔大径部分安装轴承,小径部分穿过左侧花键轴套(2.12),其螺纹孔与Y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1)形成螺纹配合关系,所述左侧升降台(2.2)两侧沿Y轴方向开有沉孔,其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左侧升降直线导轨滑块(2.4),其中心位置布置有开有轴承安装孔的套筒结构,在套筒结构的末端开有沿径向的贯穿螺纹孔,其一侧沿Z轴方向开有螺纹孔,并与左侧升降丝杠(2.5)形成螺纹配合关系,所述左侧升降直线导轨滑块(2.4)安装在左侧升降直线导轨(2.3),并与左侧升降台(2.2)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升降丝杠(2.5)利用轴承安装在左侧支架(2.1)上,其带键槽端利用键连接安装固定左侧升降从动锥齿轮(2.6),所述左侧花键轴套(2.12)利用轴承安装在左侧支架(2.1)下部,其内侧一端固定连接左侧升降主动锥齿轮(2.7),并使得左侧升降从动锥齿轮(2.6)和左侧升降主动锥齿轮(2.7)形成齿轮配合,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座(2.13)分为安装板和套筒两部分,套筒部分沿径向开有贯穿孔,安装板开有螺纹孔和一个与套筒部分同轴的贯穿孔,其套筒部分安装在左侧升降台(2.2)的套筒结构外侧,并利用螺钉经贯穿孔和螺纹孔安装固定,所述旋转减速机(2.11)其壳体利用螺钉与旋转电机(2.10)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减速机(2.11)其壳体与旋转电机安装座(2.13)固定连接,其输入轴利用键连接与旋转电机(2.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减速机(2.11)其输出轴利用键与旋转轴(2.14)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2.14)利用轴承安装固定在左侧升降台(2.2)的套筒结构内部,并利用键连接一端连接旋转减速机(2.11),另一端连接左侧压紧套(2.15),所述左侧压紧套(2.15)内部为台阶孔,其小径段开有键槽,并沿径向均布开有过个U形槽,其小径段与旋转轴(2.14)利用键连接在一起,在其内侧安放左侧压力传感器(2.16),使得左侧压力传感器(2.16)一侧贴合在台阶面上,其电线经U形槽连接外侧,所述左侧压紧板(2.8)一侧为平板,并在平板外表面安装固定左侧压板附层(2.9),其另一侧为圆柱,在圆柱侧面匀布有多个键槽,其利用键连接与左侧压紧套(2.15)的U形槽配合,利用左侧安装固定盖(2.17)将左侧压紧板(2.8)与左侧压紧套(2.15)连接在一起,并使得左侧压紧板(2.8)圆柱的圆面接触左侧压力传感器(2.16),所述左侧压板附层(2.9)由外表面粗糙带纹路的橡胶制成;所述右侧升降压紧机构(3)由右侧支架(3.1)、右侧升降台(3.2)、右侧升降直线导轨(3.3)、右侧升降直线导轨滑块(3.4)、右侧升降丝杠(3.5)、右侧升降从动锥齿轮(3.6)、右侧升降主动锥齿轮(3.7)、右侧压紧板(3.8)、右侧压板附层(3.9)、Y向调整丝杠(3.10)、Y向调整卡板(3.11)、Y向调整标尺(3.12)、右侧压紧套(3.13)、Y向调整固定把手(3.14)、Y向调整手轮(3.15)、右侧花键轴套(3.16)、右侧安装固定盖(3.17)和右侧压力传感器(3.18)组成,所述右侧支架(3.1)两侧沿Z轴方向开有沉孔,其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在Y向调整直线导轨滑块(1.10)上,其正面中间位置开有贯穿槽,中央贯穿槽一侧沿Z轴方向开有台阶孔,其上部台阶孔大径部分安装轴承,小径部分穿过右侧升降丝杠(3.5)的圆柱凸台一端,其下部台阶孔大径部分安装轴承,小径部分穿过右侧升降丝杠(3.5)带键槽的圆柱凸台一端,中央贯穿槽的另一侧开有一个小尺寸的标尺平移槽,在贯穿槽两侧,位于台阶孔外侧各开有一排螺纹孔,其利用螺钉安装固定右侧升降直线导轨(3.3),其下部凸台开有一个螺纹孔和一个台阶孔,其中台阶孔位于之前台阶孔的下方,台阶孔大径部分安装轴承,小径部分穿过右侧花键轴套(3.16),其螺纹孔与Y向调整正反牙丝杠(1.11)形成螺纹配合关系,所述右侧升降台(3.2)两侧沿Y轴方向开有沉孔,其在沉孔中安装螺钉并安装固定右侧升降直线导轨滑块(3.4),其中心位置布置有开有螺纹孔的套筒结构,在套筒结构的内侧末端开有沿径向的贯穿螺纹孔,利用该螺纹孔安装Y向调整固定把手(3.14),其一侧沿Z轴方向开有螺纹孔,并与右侧升降丝杠(3.5)形成螺纹配合关系,其另一侧沿Y向开有标尺安装孔,所述右侧升降直线导轨滑块(3.4)安装在右侧升降直线导轨(3.3)并与右侧升降台(3.2)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升降丝杠(3.5)利用轴承安装在右侧支架(3.1)上,其带键槽端利用键连接安装固定右侧升降从动锥齿轮(3.6),所述右侧花键轴套(3.16)利用轴承安装在右侧支架(3.1)下部,其内侧一端固定连接右侧升降主动锥齿轮(3.7),并使得右侧升降从动锥齿轮(3.6)和右侧升降主动锥齿轮(3.7)形成齿轮配合,所述Y向调整丝杠(3.10)后段为带键槽的圆柱段,中间为螺纹段,螺纹段靠前的末端布置有一卡槽,前段为圆柱段,其后段利用键连接安装固定Y向调整手轮(3.15),其中段与右侧升降台(3.2)的Y向螺纹孔形成螺纹传动配合,其卡槽连接安装Y向调整卡板(3.11)的大孔端,其前段安装轴承,并通过轴承与右侧压紧套(3.13)安装连接在一起,所述Y向调整标尺(3.12)外表面有刻度,一端开有卡槽,其安装在右侧升降台(3.2)的标尺安装孔中,并穿过右侧支架(3.1)的标尺平移槽,其卡槽连接安装Y向调整卡板(3.11)的小孔端,所述右侧压紧套(3.13)内侧为多段圆柱段,并沿径向均布开有过个U形槽,其开有U形槽一端在其内侧安放右侧压力传感器(3.18),使得右侧压力传感器(3.18)一侧贴合在台阶面上,其电线经U形槽连接外侧,另一端安装轴承,并通过轴承连接Y向调整丝杠(3.10),所述右侧压紧板(3.8)一侧为平板,并在平板外表面安装固定右侧压板附层(3.9),其另一侧为圆柱,在圆柱侧面匀布有多个键槽,其利用键连接与右侧压紧套(3.13)的U形槽配合,利用右侧安装固定盖(3.17)将右侧压紧板(3.8)与右侧压紧套(3.13)连接在一起,并使得右侧压紧板(3.8)圆柱的圆面接触右侧压力传感器(3.18),所述右侧压板附层(3.9)由外表面粗糙带纹路的橡胶制成;所述X向压紧机构(4)由X向压紧立柱(4.1)、X向升降台(4.2)、X向压紧直线导轨(4.3)、X向压紧直线导轨滑块(4.4)、X向升降固定把手(4.5)、X向调整固定把手(4.6)、X向压紧安装套(4.7)、X向安装把手(4.8)、X向压力传感器(4.9)、X向安装固定盖(4.10)、X向安装柱(4.11)、X向压紧板(4.12)和X向压板附层(4.13)组成,所述X向压紧立柱(4.1)下部开有销轴孔,侧面表有刻度,内部为安装槽,将安装槽插入X向调整座(1.18)的上部凸台,并利用销轴连接X向调整座(1.18)和X向压紧立柱(4.1)的销轴孔,所述X向升降台(4.2)分为滑框和安装座两部分,其滑框部分开有两个贯穿螺纹孔,并利用该螺纹孔安装X向升降固定把手(4.5),其安装座部分安装面向下偏转一定角度,安装面中间开有螺纹孔,并利用该螺纹孔安装固定X向压紧直线导轨滑块(4.4),其前后开有贯穿螺纹孔,并利用该螺纹孔安装X向调整固定把手(4.6),X向压紧立柱(4.1)安装布置在X向升降台(4.2)滑框的内侧,并利用X向升降固定把手(4.5)锁紧X向压紧立柱(4.1)的外表面,所述X向压紧直线导轨(4.3)安装在X向压紧直线导轨滑块(4.4)上,并使得X向调整固定把手(4.6)锁紧X向压紧直线导轨(4.3)上表面,所述X向压紧安装套(4.7)上部开有贯穿的导轨安装槽,顶部沿轴向开有光孔和螺纹孔,底部开有安装孔,并沿径向均布开有过个U形槽,其开有U形槽一端在其内侧安放X向压力传感器(4.9),使得X向压力传感器(4.9)一侧贴合安装孔内表面,其电线经U形槽连接外侧,X向压紧直线导轨(4.3)插入X向压紧安装套(4.7)的导轨安装槽,并使得X向安装把手(4.8)经X向压紧安装套(4.7)上部的光孔和X向压紧直线导轨(4.3)的安装孔固定在X向压紧安装套(4.7)上部的螺纹孔,所述X向安装柱(4.11)结构分为三部分,一端为大径圆柱段在圆柱侧面匀布有多个键槽,其利用键连接与X向压紧安装套(4.7)的U形槽配合,中段为小径圆柱段,另一端为球接头,利用X向安装固定盖(4.10)将X向安装柱(4.11)于X向压紧安装套(4.7)连接在一起,并使得X向安装柱(4.11)的大径圆柱的圆面接触X向压力传感器(4.9),所述X向压紧板(4.12)一侧为平板,并在平板外表面安装固定X向压板附层(4.13),其另一侧为圆柱,开有球接头,并与X向安装柱(4.11)的球接头组合在一起,所述X向压板附层(4.13)由外表面粗糙带纹路的橡胶制成;
1-2:将待加工的零件毛坯放置在基座安装板(1.1)上,之后利用销轴连接X向调整座(1.18)和X向压紧立柱(4.1)的销轴孔,从而完成前部两套X向压紧机构(4)的快速安装;
1-3:旋转X向升降固定把手(4.5),调整X向升降台(4.2)至合适高度后,反向旋转X向升降固定把手(4.5)锁紧X向压紧立柱(4.1),并依据X向压紧立柱(4.1)的侧面刻度记录下尺寸,再旋转X向调整固定把手(4.6),调整X向压紧直线导轨(4.3)至合适位置后,反向旋转X向调整固定把手(4.6)锁紧X向压紧直线导轨(4.3);
若待加工的零件毛坯长度较长或较短,可旋转Y向调整手轮(3.15),调整左侧压板附层(2.9)与右侧压板附层(3.9)的间距,间距合适后旋转Y向调整固定把手(3.14)以锁紧Y向调整丝杠(3.10),并依据Y向调整标尺(3.12)记录下尺寸;
若Y向夹持的高度不合适,通过控制升降电机(1.19)调整左侧压紧板(2.8)与右侧压紧板(3.8)上升或下降同样的距离,当Y向夹持的高度调整合适后,记录下升降电机(1.19)输出的旋转角度和方向;
1-4:调整完毕后准备开始对待加工的零件毛坯进行快速加紧,首先控制Y向调整电机(1.7)正向旋转,带动左侧升降压紧机构(2)和右侧升降压紧机构(3)逐渐靠近,当左侧压力传感器(2.16)和右侧压力传感器(3.18)均输出压力值,并且压力值相近,待加工的零件毛坯不再移动时,控制Y向调整电机(1.7)反向旋转设定角度,使得左侧压板附层(2.9)和右侧压板附层(3.9)与待加工的零件毛坯产生一定间隙,之后控制Y向调整电机(1.7)停转;
之后控制X向调整电机(1.13)正向旋转带动同一条X向调整直线导轨(1.15)的前后两套X向压紧机构逐渐靠近,当前面或后面的X向压板附层(4.13)均输出压力值,并且压力值相近,待加工的零件毛坯不再移动时,控制X向调整电机(1.13)停转;
之后控制Y向调整电机(1.7)正向旋转,当左侧压力传感器(2.16)和右侧压力传感器(3.18)均输出压力值,并且压力值相近,待加工的零件毛坯不再移动时,控制Y向调整电机(1.7)停转,之后即可启动机床加工该零件毛坯的上表面;
1-5:待机床加工好零件的一面后,控制X向调整电机(1.13)反向旋转设定角度,使得前面和后面的X向压板附层(4.13)与待加工的零件毛坯产生一定间隙,之后控制X向调整电机(1.13)停转;
再控制升降电机(1.19)正向旋转,带动左侧压紧板(2.8)与右侧压紧板(3.8)上升同样的距离,并记录下升降电机(1.19)输出的旋转角度和方向;
之后控制旋转电机(2.10)正向旋转设定角度,带动左侧压紧套(2.15)、左侧压力传感器(2.16)、左侧安装固定盖(2.17)、左侧压紧板(2.8)、左侧压板附层(2.9)、右侧压板附层(3.9)、右侧压紧板(3.8)、右侧安装固定盖(3.17)、右侧压力传感器(3.18)、右侧压紧套(3.13)和零件毛坯一同旋转设定角度;
之后控制升降电机(1.19)反向旋转,带动左侧压紧板(2.8)与右侧压紧板(3.8)下降同样的距离,待零件毛坯与基座安装板(1.1)接触后,控制升降电机(1.19)停转,并记录下升降电机(1.19)输出的旋转角度和方向;
之后控制X向调整电机(1.13)正向旋转,带动同一条X向调整直线导轨(1.15)的前后两套X向压紧机构逐渐靠近,当前面或后面的X向压板附层(4.13)均输出压力值,并且压力值相近,待加工的零件毛坯不再移动时,控制X向调整电机(1.13)停转,之后即可启动机床加工该零件毛坯的另一面;
以此类推,可加工好该零件毛坯的多个表面;
1-6:当零件毛坯加工好一个或多个表面后需要取下来时,机床主轴停转,之后控制X向调整电机(1.13)反向旋转设定角度,使得前面和后面的X向压板附层(4.13)与待加工的零件毛坯产生一定间隙,之后控制X向调整电机(1.13)停转;
1-7:再控制Y向调整电机(1.7)反向旋转设定角度,使得左侧压板附层(2.9)和右侧压板附层(3.9)与待加工的零件毛坯产生一定间隙,之后控制Y向调整电机(1.7)停转,这样就可以解除零件毛坯的夹持状态;
1-8:之后取下前端X向调整座(1.18)与X向压紧立柱(4.1)之间的销轴,将前部的两套X向压紧机构(4)取下,再将零件毛坯从基座安装板(1.1)上取下,之后就可以继续加工其他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20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装夹工件的夹具组
- 下一篇:一种电池制造用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