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乳中所污染的产气微生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2792.X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游春苹;徐明亮;刘振民;吴正钧;张红发;李楠;鄢明辉;扶晓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10 | 分类号: | C12Q1/10;C12Q1/04;C12R1/19;C12R1/6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11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乳中 污染 微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检测乳中所污染的产气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各种产气微生物分别接种于各自产气微生物适用的培养基中培养,记录各种产气微生物在不同时间产气情况;(2)将待测乳样分别加入各种培养基的试管中,所述培养基为步骤(1)中接种前的培养基,观察含有各种培养基试管中的产气情况,根据步骤(1)记录的各种产气微生物在不同时间产气情况,即可判断出待测乳样中产气微生物的种类。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最长可以在48h内判断待测乳样中产气微生物的种类并对其进行计数,以便更快排查污染源和污染原因,更快确定引起胀包的微生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和减少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测乳中所污染的产气微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乳制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产生胀包现象,对于物理因素引起的胀包很容易判断,但是由微生物因素引起的胀包现象却很难判断是哪种微生物引起的,也很难对可能存在的产气微生物定量。
食品包括乳制品中常见的产气微生物有酵母、细菌两大类。要对引起乳制品包装胀包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现有技术需要对乳中所污染的微生物进行平板培养、分离单菌落再培养,然后进行定性检测才能得知具体是哪种微生物(酵母、细菌)产气,并且要对所分离的微生物进行平板计数才能确定其数量。该方法一般需要5-7d才能得到定性定量结果,操作比较繁琐且耗时。
随着技术的发展,Ros-chumillas等研究了在未进行前增菌的条件下进行DNA纯化后酵母菌的检测,检测限为103CFU/mL。Bleve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酵母菌的肌动蛋白基因,能检测到10CFU/mL纯酵母,但只能检测到食品中103CFU/mL-102CFU/mL的酵母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灵敏度高,检测啤酒酵母和非啤酒酵母的报道较多。申建忠采用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乳制品中大肠杆菌的监测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大肠杆菌检出限在80CFU/mL。马冬等利用PCR技术检测乳品中大肠杆菌,在进行人工增菌后检出限达到1CFU/mL。以上方法都需要事先判断产气菌是否大肠杆菌,才能进行后面的定量检测。常规的PCR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前也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而且检测费用昂贵。
现有技术中对乳这种复杂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产气微生物进行分离及判定是比较困难的,且繁琐耗时,尤其是对于一些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发酵乳和发酵乳饮料等,其样品本身含有大量的发酵菌株或其他非产气菌株,会更增加检测试验的操作难度和复杂度。因此,在微生物技术领域中研究开发产气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计数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快速检测出乳中所污染的产气微生物、以及也不能快速对乳中所污染的产气微生物定性定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乳中所污染的产气微生物的方法,其实现的目的为,最长可以在48h内判断乳中所污染的产气微生物的种类并对其进行计数,以便更快排查污染源和污染原因,更快确定引起胀包的微生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和减少损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乳中所污染的产气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各种产气微生物分别接种于各自产气微生物适用的培养基中培养,记录各种产气微生物在不同时间产气情况;
(2)将待测乳样分别置入各种培养基的试管中,所述培养基为步骤(1)中接种前的培养基,观察含有各种培养基试管中的产气情况,根据步骤(1)记录的各种产气微生物在不同时间产气情况,即可判断出乳中所污染的产气微生物的种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27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