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门氏菌抑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0614.7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8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顾震南;赵建新;刘俊生;陈卫;张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5/747 | 分类号: | A61K35/747;A61P31/04;A23L33/135;A23L33/125;A61K31/7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沙门氏菌 抑制剂 肠道功能紊乱 生物医药技术 植物乳杆菌 共生菌群 滞后性 肠道 抗性 杀死 失衡 生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门氏菌抑制剂,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此抑制剂包含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S2058,其既能够避免杀死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共生菌群,出现成肠道功能紊乱等对人体不利的副作用;又能够避免沙门氏菌产生抗性,致使生态失衡;且具有抑制效果良好,无滞后性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门氏菌抑制剂,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沙门氏菌(Salmonella)属于肠杆菌科,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12至36小时,由其引起的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临床表现为腹部痉挛、腹泻、发烧、呕吐、胃肠炎等,严重时甚至可引起败血症,或新生儿致死等情况。
其传播媒介广泛,食源性的感染途径包括被沙门氏菌污染的水,新鲜或加工的肉类、乳品、蛋类、贝类、蔬菜等,发展中国家每年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数约为2000万,欧美发达国家的人群同样受到沙门氏菌的困扰,仅美国每年感人沙门氏菌的人数就可达140万。
沙门氏菌造成世界各国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故控制沙门氏菌的感染对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应用于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药物以抗生素为主,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共生菌群,出现成肠道功能紊乱等对人体不利的副作用;另外,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沙门氏菌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抗性,多重耐药性沙门氏菌的出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还会使环境中的抗生素含量增加,致使生态失衡;部分中药配方可缓解感染后的症状,但效果不理想,且与抗生素治疗相同的是二者均有滞后性的缺点。
因此,急需找到一种既能够避免杀死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共生菌群,出现成肠道功能紊乱等对人体不利的副作用;又能够避免沙门氏菌产生抗性,致使生态失衡;且抑制效果良好,无滞后性的沙门氏菌抑制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门氏菌抑制剂。此抑制剂包含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S2058,其既能够避免杀死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共生菌群,出现成肠道功能紊乱等对人体不利的副作用;又能够避免沙门氏菌产生抗性,致使生态失衡;且具有抑制效果良好,无滞后性的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门氏菌抑制剂,所述抑制剂的成分包含植物乳杆菌和/或其代谢物;所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S2058;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S2058已于2006年4月1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6033,保藏地址为武汉市武昌路伽山。所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S2058已于年月日(公开日)公开于公开号为的专利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S2058的含量不低于1×108CFU/g或1×108CFU/m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抑制剂的成分还包含低聚糖。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聚糖为低聚木糖。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低聚糖的含量不低于1%。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抑制剂的成分还包含载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为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为药学上可接受的填充剂、润湿剂、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或矫味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06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