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微通道铝扁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1389.9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1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葛永跃;邓海霞;王卫华;王海申;周鹏;田成栋;李红媛;王潮水;张洪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1/02;C22C1/06;C22F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杨先凯 |
地址: | 252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通道 铝扁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元素:0.95%~1.20%的Mn,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20%的Si,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20%的Fe,0.02%~0.05%的Cu,0.06%~0.12%的Ti,余量的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对铝合金中元素种类和含量的控制,使得铝合金同时具有优异的挤压加工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稳定的钎焊性能、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以及防爆破性能,能够满足稳定连续地生产质量合格的微通道铝扁管的需要,且满足了市场对具有更高性能的微通道铝扁管的需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通道铝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微通道铝扁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通道铝扁管,又称平行流铝扁管,是一种采用精炼铝棒,通过热挤压成型、经表面喷锌防腐处理的薄壁多孔扁形管状材料,作为承载新型环保制冷剂的管道零部件,逐渐被强制使用在车用空调、商用空调以及家用空调上。平行流换热器市场需求量大,高效化、低成本、使用时间长是平行流换热器空调的发展方向。
由于微通道铝扁管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极大,最小品种宽度为12mm,厚度仅1mm,却要有26个孔,目前本公司产品最多32孔。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超大挤压比,微通道铝扁管的挤压比可达到1000;超高尺寸精度,微通道铝扁管尺寸精度远高于《铝及铝合金研究热挤压管》国家标准,微通道铝扁管宽度尺寸偏差为±0.03mm,要求高的甚至需提高到±0.01~±0.02mm;气密性,一套微通道铝扁管热交换器大约有45~150支微通道铝扁管,只要一支出现气密性缺陷(如气孔、夹杂等),则整个空调器就会报废,因此质量标准以PPM(100万件)计,衡量标准为15PPM以下;高品质棒材,微通道铝扁管其最小极限壁厚仅0.13mm,故必须采用高纯度精炼棒,含氢量不超过0.2ml/100ml铝熔体;表面喷锌技术难度高,喷锌工艺参数涉及到挤压速度、扁管规格及喷锌室控制等多方面因素,锌涂层极易因为工艺因素波动如喷锌覆盖不全,从而影响后续钎焊工艺;另外还有在线探伤和检测技术,由于微通道铝扁管技术难度大、难点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在线探伤、表面质量等检测手段,及时检出有缺陷的产品,对微通道铝扁管的质量控制极为关键。
鉴于上述技术难点,可见为了稳定连续地生产质量合格的微通道铝扁管,必须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步骤及相关工艺参数,更要严格控制原材料铝合金的质量;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市场需要具有更高性能的微通道铝扁管,而现有的原材料铝合金的某项性能或某几项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稳定连续地生产质量合格的微通道铝扁管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满足市场对具有更高性能的微通道铝扁管的需要。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同时具有优异的挤压加工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稳定的钎焊性能、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以及防爆破性能的铝合金,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该铝合金同时具有优异的挤压加工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稳定的钎焊性能、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以及防爆破性能,用于制备微通道铝扁管时能够提高微通道铝扁管生产的平稳性和连续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市场对具有更高性能的微通道铝扁管的需要。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铝合金作为原材料制备的微通道铝扁管。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铝合金作为原材料制备微通道铝扁管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铝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0.95%~1.20%的Mn,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20%的Si,大于零且小于等于0.20%的Fe,0.02%~0.05%的Cu,0.06%~0.12%的Ti,余量的Al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的,还包括质量百分数为0.002%~0.10%的Z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13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