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远缘杂交和组织培养高效创制杜鹃新种质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407928.X 申请日: 2018-05-02
公开(公告)号: CN108575730B 公开(公告)日: 2019-08-06
发明(设计)人: 方林川;周媛;童俊;徐冬云;毛静;董艳芳;杨婧瑜;陈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A01H4/00
代理公司: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代理人: 强红刚
地址: 430065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远缘杂交 组织培养 新种质 杜鹃 杂交 父本 母本 新品种选育 组培技术 传统的 无菌苗 胭脂 继代 扩繁 扦插 蒴果 大田 嫁接 生根 剥离 繁殖 发育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结合远缘杂交和组织培养高效创制杜鹃新种质的方法,该方法以东鹃系列品种‘胭脂蜜’为父本,春鹃系列品种‘春五宝’为母本进行杂交,收集当年杂交所得蒴果,剥离种子,并采用特定的组培技术在3个月内便可发育为7‑10个芽、8‑10cm左右高的无菌苗,经过继代生根后,可获得4‑6倍的扩繁系数,相比于传统的大田扦插或嫁接繁殖(1年的繁殖系数在20以内)能够大大缩短新品种选育的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杂交选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植物的远缘杂交及组织培养选育新种质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结合远缘杂交和组织培养高效创制杜鹃新种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杜鹃花(Rhododendron spp.)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俗称映山红,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开花时花叶繁茂,花色艳丽,灿若云霞,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非常丰富的园林应用价值。中国是杜鹃起源与多样化分布中心,野生资源的分布有近571种,占到全世界杜鹃野生种质资源的将近2/3,这些野生种质在观赏性与适应性上有着极大的变异,是值得广泛利用的种质资源。

由于以英国、比利时等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从亚洲尤其是中国引种野生资源,通过近300年来不断的杂交工作,目前选育出的园艺杜鹃花品种已有近万个,其中最常见的可分为五大品种群,包括春鹃、夏鹃、东鹃、西鹃、高山杜鹃等品种群。其中,春鹃也常被称为毛鹃,因其先开花后发芽,四月中、下旬、五月初开花,因而被叫作春鹃。花开时十分绚丽,花开三朵,花大,直径可达8厘米左右,花冠较宽为喇叭状,颜色多样,是大白杜鹃、锦绣杜鹃及其近缘种的杂交后代,在我国南方有着较好的适应性。夏鹃于春天时长枝发叶,5~6月开花,其株型低矮,树冠丰满,耐修剪。叶片长3~4厘米花型为单瓣、重瓣和套瓣,也有不同的形状,它们是皋月杜鹃的杂交后代。西鹃是观赏性最高的一类,最早由比利时等国家选育而出,其树冠繁茂,花大色艳,花期较长,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一类杜鹃品种,是以映山红等为亲本经反复杂交选育成的品种。东鹃原是由日本引进,主要特征为植株低矮,枝条细软,叶片较薄,嫩绿有光泽。花开1~3朵,有时4~5朵,可谓是“只见枝叶不见花”,花色较为丰富,它们为石岩杜鹃及其杂交后代,部分品种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然而,由于欧洲国家气候多冷凉,品种选育针对的是当地的气候条件,以致目前的西洋杜鹃品种不能很好的在我国引种栽培。与些同时,近年来,国内有单位进行了成功的育种尝试,包括芽变选种与杂交等,目前已经有在国家林业局登记的杜鹃花新品种,但一方面数量非常少,另一方面它们目前无一能在我国南方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对我国长江以南的炎热夏季缺乏很好的适应性。

杂交选种是培育杜鹃品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杜鹃园艺栽培种的耐热性很差,所以育种家期望通过野生耐热杜鹃与栽培杜鹃的远缘杂交获得抗性强的杜鹃新品种,然而杜鹃属内远缘杂交不亲和限制了这种育种手段的应用。远缘杂交不亲和可能发生在受精前,也可能发生在受精后出现败育。如何克服杜鹃花属远缘杂交障碍,这一直是育种家重视并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打破杜鹃种间杂交受精前期不亲和的限制,国内外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例如,Kho和Ваёr等认为控制亲本处于较低的生长温度有助于有鳞杜鹃与无鳞杜鹃的杂交(Khoet al.,1993),Lee和Ryu比较了花粉用热处理、去掉花柱、正乙烷预处理花粉等方法对克服R.yedoense×R.japonicum授精前障碍的作用,发现用正乙烷处理效果较好,杂交结实率高达86%(Lee et al.,1994)。克服杜鹃花远缘杂交障碍时,还应注重杂交方式。对于杂交前的不亲和障碍,通过优化亲本选配或选择桥梁亲本三交和回交也被证实是克服杜鹃花杂交障碍的较为有效手段(Ureshino et al.,1998;Ureshino et al.,200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79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