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3114.7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明;毛思锋;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3/04 | 分类号: | C12M3/04;C12M1/34;C12M1/33;C12N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伟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体 单细胞 原位 切割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贴壁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细胞操纵平台、和位于所述细胞操纵平台上方的微流体探针;其中,
所述微流体探针沿其圆周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吸附管、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第二吸附管和细胞裂解液注入管,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相对设置,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和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相对设置,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与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分别相邻设置,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与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分别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吸附管、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所述第二吸附管和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的下端为靠近待切割细胞的一端且均为锥形尖端,所述第一吸附管、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所述第二吸附管和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的上端为远离待切割细胞的一端;
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的上端连接液体吸收装置,用于吸走待切割细胞培养装置中的液体;
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的上端连接液体注入装置,用于向所述待切割细胞注入细胞培养基溶液;
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的上端连接液体注入装置,用于向所述待切割细胞注入细胞裂解液;
所述第一吸附管、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所述第二吸附管和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的内径为100~250微米;
所述第一吸附管、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所述第二吸附管和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的尖端的直径为25~10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操纵平台包括:
载物台;
位于所述载物台上表面的细胞培养装置,所述细胞培养装置内盛装有细胞培养基溶液,用于培养待切割细胞;
设置于所述载物台下方的对准装置,用于对待切割细胞进行观察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管、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所述第二吸附管和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的内径为25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管、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所述第二吸附管和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的尖端的直径为4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探针还包括用于固定微流体探针的支撑装置和将所述支撑装置连接在所述载物台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支撑装置在所述载物台上移动,将所述第一吸附管、所述第二吸附管、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和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的尖端移动到所述待切割细胞的待切割部位。
6.一种贴壁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所述载物台上的培养皿中培养所述待切割细胞,通过所述对准装置进行观察,通过调整所述载物台和所述移动装置使得所述待切割细胞的待切割部位位于所述微流体探针的下方正中央,所述微流体探针的尖端与所述待切割细胞之间保持5~100微米的距离;
2)通过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和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分别向所述待切割细胞同时注入细胞培养基溶液和细胞裂解液,并在持续注入细胞培养基溶液和细胞裂解液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吸附管和所述第二吸附管吸走细胞培养装置中的液体;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和所述细胞裂解液的注入速度相同,吸走细胞培养装置中的原有的细胞培养基的速度大于两倍所述注入速度,使得所述待切割细胞周围形成微区分布,所述微区包括截面积相等的细胞裂解液区域和细胞培养基区域,从而定向地裂解所述待切割细胞处于裂解液区域的部分,实现原位切割单个细胞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31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培养载体模块与细胞培养系统
- 下一篇:细胞共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