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3114.7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明;毛思锋;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3/04 | 分类号: | C12M3/04;C12M1/34;C12M1/33;C12N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伟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体 单细胞 原位 切割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方法,包括通过向所述待切割细胞同时注入细胞培养基溶液和细胞裂解液,从而裂解待切割细胞。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装置,包括:细胞操纵平台,其上培养有待切割细胞;位于所述细胞操纵平台上方的微流体探针,用于向所述待切割细胞同时注入细胞培养基溶液和细胞裂解液,从而裂解待切割细胞。所述微流体探针包括:沿所述微流体探针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吸附管、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第二吸附管和细胞裂解液注入管。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能在最大程度保持细胞为原始状态的情况下,对细胞的某一部分进行原位切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研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贴壁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贴壁细胞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即细胞两端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于单个细胞不同部位行为的研究(比如组成、结构以及对于外界刺激的响应等)将会促进人们对于生命现象的理解,而传统的单细胞分析手段难以在单个细胞的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及分析,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对单个细胞不同部位进行分析的技术将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尤其适合用于贴壁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能在最大程度保持细胞为原始状态的情况下,对细胞的某一部分进行原位切割。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活体单细胞原位切割方法,包括通过向所述待切割细胞的某一细胞位置同时注入细胞培养基溶液和细胞裂解液,从而从某一细胞位置裂解待切割细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和细胞裂解液以相同的速度注入。
通过向所述待切割细胞以相同速度持续注入细胞培养基溶液和细胞裂解液,同时以更高的速度同时吸走待切割细胞培养装置中原有的细胞培养基。当吸走液体的速度大于两倍注入液体的速度时,能够在待切割细胞周围形成微区分布,所述微区包括截面积相等的细胞裂解液区域和细胞培养基区域,从而能够定向地裂解待切割细胞处于裂解液区域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所述待切割细胞培养在培养装置中,在注入细胞培养基溶液和细胞裂解液的同时,吸走待切割细胞培养装置中原有的细胞培养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包括但不限于MEM、DMEM、RPMI-1640和199细胞培养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细胞裂解液包括各种商业化的或自行配置的具有细胞裂解功能的溶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通过微流体探针向所述待切割细胞同时注入细胞培养基溶液和细胞裂解液,从而裂解待切割细胞。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微流体探针包括:
沿所述微流体探针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吸附管、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第二吸附管和细胞裂解液注入管。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相对设置;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和细胞裂解液注入管相对设置;所述细胞培养基溶液注入管与所述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分别相邻设置;所述细胞裂解液注入管与所述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分别相邻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的下端为尖端,上端连接液体吸附装置,用于吸走待切割细胞培养装置中的液体。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的下端为锥形尖端,所述尖端的直径为25-100微米,优选为4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吸附管和第二吸附管为玻璃材质,其内径为100-250微米,优选为25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3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培养载体模块与细胞培养系统
- 下一篇:细胞共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