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膀胱癌的联合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8743.9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3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高省;李小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领航量子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74;G01N33/558;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常州智慧腾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8 | 代理人: | 杨雪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膀胱癌 联合 检测 试剂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膀胱癌的联合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检测垫上设有检测线T1、检测线T2、检测线T3和质控线,检测线T1上包被有NMP22单克隆抗体,检测线T2上包被有UBC单克隆抗体,检测线T2上包被有BTA单克隆抗体,质控线上包被有羊抗鼠或羊抗兔IgG,标记垫上包被有量子点标记的NMP22单克隆抗体、量子点标记的UBC单克隆抗体与量子点标记的BTA单克隆抗体的混合物,所述量子点为两种不同颗粒粒径的混合物。本发明的试剂盒可以同步检测NMP22、UBC和BTA,可以快速定量的判断膀胱癌病变程度,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膀胱癌的联合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十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膀胱癌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3-4倍。90%的膀胱癌都源自于膀胱内壁的移形上皮细胞,尽管70%以上的癌症为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但其复发率却很高且很多膀胱癌因此进展成为肌肉浸润型膀胱癌或其他转移性疾病。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分级有着密切关系,统计数据显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94%,若癌症侵犯肌层或转移,其5年生存率分别只有49%和6%。更为重要的是,膀胱癌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复发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70%的膀胱癌患者均会复发,而且在这些复发的病例中,30%以上病情都会出现进展。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准确的治疗对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和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的我国膀胱癌发病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发病率为7.49/10万,占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的2.50%;男性和女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分别为11.41/10万、3.51/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3.3倍;1998年-2008年间膀胱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4.6%。2008年我国总人口数量为132802万人,其中男性68357万人,女性64445万人;60岁以上人口15989万人,其中男性8227万人,而60岁以上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大于23%,也就是说2008年60岁以上男性膀胱癌发病人数大于1892万人,同样方法计算60岁以上女性膀胱癌发病人数大于1164万,也就是说2008年中国60岁以上膀胱癌发病人数为3056万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未来10年内,我国膀胱癌患者数量将不断上升。
目前临床上在膀胱癌筛查和复发评估方面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为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时需要将内镜经尿道插入膀胱内,此过程无疑会给病人带来疼痛或不适,而且该方法对于小的原位肿瘤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尿细胞学检查作为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被推荐作为膀胱镜检查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膀胱癌的筛查。然而,尽管尿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在检测高分化肿瘤或低级别肿瘤方面的敏感性普遍偏低(30%-40%以下)。为了克服现有膀胱癌诊断方法存在的上述局限性,需要寻找新的尿膀胱肿瘤检测方法,尤其是需要寻找新的可以用于膀胱癌早期筛查的检测方法。
细胞核基质蛋白(nuclear matrix protein,NMP22)为核有丝分裂装置蛋白的一个亚单位,其主要功能是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使染色体正确、均等地分配到子代细胞。当细胞恶变时,核内遗传物质在分裂末期分配极度异常,NMP22合成激增,可视其为尿路上皮特异性肿瘤标志物。Carpinito等测定了包括膀胱癌患者、良性膀胱疾病和正常人在内的667例尿NMP22浓度,膀胱癌患者的NMP22浓度的中位数明显高于非膀胱癌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领航量子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领航量子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87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