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4-苄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5605.3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6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岳林;陈宝宝;何慧红;马建江;陆芳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53/30 | 分类号: | C07C253/30;C07C255/41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氰基丙烯酸乙酯 合成工艺 苯基甲氧基 苄氧基苯基 苯甲醛 浓缩 乙酸 氰基乙酸乙酯 后处理 常温混合 对羟基苯 回流反应 催化量 淬灭剂 有机相 萃取剂 甲苯 溶剂 苯基 收率 水中 苄卤 萃取 哌啶 催化剂 甲醛 冷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4‑苄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工艺。本发明的合成工艺具体如下:1)惰性气氛下,将对羟基苯甲醛、苄卤和碱、溶剂和催化剂常温混合搅拌3‑10小时,之后倒入水中,用萃取剂进行萃取,再依次将有机相水洗、干燥和浓缩得到中间体4‑(苯基甲氧基)苯甲醛;(2)惰性气氛下,将4‑(苯基甲氧基)苯甲醛、乙酸、氰基乙酸乙酯和催化量的哌啶在甲苯中回流反应3‑1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淬灭剂,有机相依次经水洗、干燥、浓缩和纯化得到3‑(4‑苄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本发明生成成本低、收率高,后处理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4-苄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工艺,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氰基酸酯类化合物作为经常用于医药、燃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体,用于合成酯类、酰胺类、酸类、氰类化合物。日本主要将氰基酸酯类用于快干胶的中间体,用于汽车零件、家用电器组装件的粘接,邻位还用于合成维生素B6、合成染料等领域。3-(4-苄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在化学中是一种用途非常广的连接块,文献中未查到相关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4-苄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后处理简单、收率高、纯度高、三废少、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先以廉价易得的对羟基苯甲醛和苄卤为原料合成4-(苯基甲氧基)苯甲醛,再进一步的转化为目标产物3-(4-苄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其工艺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介绍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3-(4-苄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惰性气氛下,将对羟基苯甲醛、苄卤和碱、溶剂和催化剂常温混合搅拌3-10小时,之后倒入水中,用萃取剂进行萃取,再依次将有机相水洗、干燥和浓缩得到中间体4-(苯基甲氧基)苯甲醛;其中:催化剂选自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或4-二甲氨基吡啶中任一种,催化剂用量为对羟基苯甲醛的质量的0.1%-10%;
(2)惰性气氛下,将4-(苯基甲氧基)苯甲醛、乙酸、氰基乙酸乙酯和催化量的哌啶在甲苯中,回流反应3-12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淬灭剂,有机相经水洗、干燥、浓缩,得到3-(4-苄氧基苯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其中:氰基乙酸乙酯、4-(苯基甲氧基)苯甲醛和乙酸的摩尔比为1:(1.0-3.0):(0.2-3.0)。
本发明中,步骤(1)中,对羟基苯甲醛、苄卤和碱的摩尔比为1.0:(1.0-5.0):(1.0-10.0)。
本发明中,步骤(1)中,对羟基苯甲醛、苄卤和碱的摩尔比为1.0:(1.0-1.5):(1.2-3.0)。
本发明中,步骤(1)中,苄卤为苄溴或苄氯,碱选自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钙或碳酸铯中的一种或两种,反应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或N,N-二甲基乙酰胺中任一种;萃取剂选自甲基叔丁基醚、乙醚、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中任一种,
本发明中,步骤(1)中,催化剂用量为对羟基苯甲醛的质量的1%-3%。
本发明中,步骤(1)中,反应时间为5-9小时。
本发明中,步骤(2)中,氰基乙酸乙酯、4-(苯基甲氧基)苯甲醛和乙酸的摩尔比为1:(1.1-1.3):(0.2-0.6);4-(苯基甲氧基)苯甲醛和甲苯的质量体积比为1:5~1:10g/mL。
本发明中,步骤(2)中,哌啶和氰基乙酸乙酯的体积质量比为1:150~1:100mL/g,反应时间为5-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5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杨酰肼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秋水仙碱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