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尘抗静电滤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6104.7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9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靓靓;朱彦加;张瑜;李素英;张伟;付译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灵氟隆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B01D39/16;B01D39/20;B01D39/08;B32B27/02;B32B27/12;B32B17/02;B32B17/12;B32B15/02;B32B15/14;B32B27/32;B32B27/36;B32B27/34;B32B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244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抗静电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尘抗静电滤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布层以及分别设置在基布层两面的耐磨层和迎尘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织网得到基布,经线由聚四氟乙烯纤维和玻璃纤维加捻并股编织而成,纬线由聚酯纤维和金属导电纤维加捻并股编织而成,基布通过浸液处理后表层喷涂有导电金属粉,然后经微波固化成型,所述耐磨层由无碱玻璃纤维制成,所述迎尘层由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制成,其迎尘面针刺有氟美斯针刺毡,背尘面经机械起绒处理。本发明除尘滤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高温性能,滤料由基布、耐磨层和迎尘层组成,抗静电性能显著,基布浸液处理后采用微波加热固化成型,能够由内而外加热固化树脂,使纤维表面成膜均匀,提高表面综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尘抗静电滤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工业除尘过滤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泥、钢铁、石油化工等领域,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粉尘或者烟雾进行过滤处理,由于粉尘颗粒之间的碰撞摩擦造成静电作用,导致除尘效果降低,尤其是易燃易爆的粉尘在遇到电火花时容易造成爆炸的危险,因此设计一种具有高性能的抗静电滤料,将粉尘表面带有的静电及时消除,对这些行业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抗静电滤料结构复杂,往往具有多层结构,不利于气体流通,且造价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工业化连续生产,且抗静电效果突出的除尘抗静电滤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尘抗静电滤料,包括基布层以及分别设置在基布层两面的耐磨层和迎尘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织网得到,经线由聚四氟乙烯纤维和玻璃纤维加捻并股编织而成,纬线由聚酯纤维和金属导电纤维加捻并股编织而成,基布通过浸液处理后表层喷涂有导电金属粉,然后经微波固化成型;所述耐磨层由无碱玻璃纤维制成,厚度为1~1.5mm,所述迎尘层由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制成,厚度为1~2mm,迎尘层的迎尘面针刺有氟美斯针刺毡,背尘面采用起绒机进行机械起绒处理;耐磨层和迎尘层分别通过针刺与基布层连接。
本发明基布中聚四氟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耐热、耐磨、耐腐蚀,同时搭配无机玻璃纤维,能提高基布的耐热性能,金属导电纤维的加入,可以在基布内形成导体,使静电能够及时的消除,通过经纬线编网后基布本身就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无需增加专门的抗静电层,减少了滤布的厚度,便于除尘效率的提高;基布的上下表面通过设置耐磨层和迎尘层以延长滤料的使用寿命,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的连续工作温度能达到300℃左右,优于常规的合成纤维以及聚四氟乙烯纤维等;基布表层预先喷涂有导电金属粉,其粘附在基布的表面,能够形成稳定的一次粉尘层,以克服新滤料前期除尘效率不高的弊病,另外迎尘层的背尘面经机械起绒处理,形成一层覆盖织物孔隙的短线,其能够在滤料进行反冲洗时,将基布表面冲洗下来的导电金属粉捕捉下来,避免导电金属粉随反冲洗的次数增加而失去作用。
迎尘层的迎尘面针刺有氟美斯针刺毡,能起到良好的导电性能,具有良好的耐热,阻燃、防腐的效果,且气体过滤阻力小。
其中,所述经线由体积比为7~8:2~3的聚四氟乙烯纤维和玻璃纤维加捻并股编织而成。
所述纬线由体积比为7~8:2~3的聚酯纤维和金属导电纤维加捻并股编织而成。
所述经线线径为0.15~0.2mm,所述纬线线径为0.2~0.3mm,织网得到的基布经线密度为15~20根/cm,纬线密度为10~15根/cm。
所述氟美斯针刺毡每平方米的重量为400~5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灵氟隆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灵氟隆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61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