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细碳化锆颗粒-硼化锆棒晶增强铜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5349.6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1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贤;姚海龙;王洪涛;陈清宇;白小波;赵先锐;方一航;霍颜秋;王天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学院;台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1/02;C22C9/00 |
代理公司: | 32207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桂珍<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32005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棒晶 超细 制备 电极材料 增强铜基 碳化锆颗粒 复合粉体 硼化锆 高温管式气氛炉 铜基复合材料 真空熔炼炉 焊接电极 混合粉末 生产效率 混合物 磁搅拌 无氧铜 增强体 熔炼 放入 加热 简易 施加 | ||
本发明属于焊接电极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超细碳化锆颗粒‐硼化锆棒晶增强铜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均匀混合的Cu‑Zr‑B4C混合粉末放入高温管式气氛炉中加热至1250℃,得到含Cu的超细ZrC颗粒与ZrB2棒晶复合粉体,接着在真空熔炼炉中熔炼无氧铜与含Cu的超细ZrC‑ZrB2复合粉体的混合物、并施加磁搅拌,从而制备出超细ZrC颗粒‑ZrB2棒晶增强铜基电极材料。本发明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易、生产效率高、增强体细小、分布均匀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电极用铜基电极材料的制备领域,主要用于焊机电极头、电极帽等,具体涉及一种超细碳化锆颗粒-硼化锆棒晶增强铜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点焊广泛用于汽车、仪表和航空制造等行业,因服役时常承受高温和高压作用,铜合金电极易失效而降低生产效率和影响焊点质量。随着现代生产中自动焊接和焊接机器人的广泛使用,迫切需要开发兼具优良导电性和机械性能的电极材料。解决铜合金性能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制备超细陶瓷增强Cu基复合材料。现有研究表明,纳米Al2O3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但Al2O3陶瓷几乎是绝缘的(电阻系数:1020×10-6Ω·m),将它引入铜基中会显著降低电极的导电性。相较之下,ZrC、ZrB2陶瓷具有高硬度、高熔点、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的优点,尤其是导电性优异,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电极材料增强体。因此,铜基体中超细ZrC-ZrB2陶瓷的添加,有望在保持铜优良导电性的同时,提高其机械性能。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能制备ZrC-ZrB2/Cu复合材料(Mengxian Zhang,Yanqiu Huo,Min Huang,et al.The effect of B4C particle size on the reaction processandproduct in the Cu-Zr-B4C system.Journal of Asian Ceramic Societies.2015,3:38-43)。该方法具有时间短、能耗低等优点,但自蔓延高温合成产物的孔隙率太高,强硬度太低,实际难以直接使用。因此,需寻求更适宜于ZrC-ZrB2/Cu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细碳化锆颗粒-硼化锆棒晶增强铜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便于控制、对原材料要求宽松、产物硬度高、空隙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细碳化锆颗粒-硼化锆棒晶增强铜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可在保持铜优良导电性的前提下提高其机械性能,同时有效解决了超细碳化锆与硼化锆粉末价格昂贵的问题,该方法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易、对原材料要求低、生产效率高、增强体细小、分布均匀、产物硬度高、空隙率低等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细碳化锆颗粒-硼化锆棒晶增强铜基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由无氧铜、超细ZrC颗粒与ZrB2棒晶构成,其中,铜含量为99.0~99.9wt.%,超细ZrC和ZrB2的总含量为0.1~1.0wt.%。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超细碳化锆颗粒-硼化锆棒晶增强铜基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Cu粉、Zr粉和B4C粉为原料制备含Cu的超细ZrC颗粒-ZrB2棒晶复合颗粒;
步骤二、将疏松态含Cu的超细ZrC颗粒-ZrB2棒晶复合颗粒研磨成粉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学院;台州学院,未经九江学院;台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5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