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T mRNA分子在同属植物砧穗间传递的分子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5842.6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1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忠;郝理;王胜男;王圣元;徐超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C12Q1/6895;C12Q1/6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谢建玲;郝亮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t mrna 分子 植物 砧穗间 传递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FT mRNA分子在同属植物砧穗间传递的分子鉴定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实现快速、灵敏、准确性高、简便、经济实惠地去鉴定同源性很高的基因在砧木和接穗间能否进行长距离传递,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方法过程简单,要求不高,耗时短,工作量较小,工作周期较小,效率高,花费便宜,一方面可为科研者节约金钱,另一方面,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普遍性,可以大范围在同属植物上应用,解决了一般实验室无法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以及垂直电泳槽对同属植物砧木和接穗间同源性很高的基因进行RT‑PCR‑dCAPS鉴定的问题,省去了转基因所耗费的时间,而RT‑PCR‑CAPS对基因序列要求也高,一般基因难以满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的是FT基因mRNA分子在梨属植物砧木和接穗间长距离传递的分子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果树生产上广泛运用嫁接技术,砧木与接穗相互作用会提高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提高接穗抗逆、改善果实品质、增加果实产量,使接穗提早开花、调控接穗矮化等,到目前为止,砧穗间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剖学、营养运输、激素及生理学特性等方面,有关分子机制研究较少。已经发现砧穗间存在一些RNA及蛋白质信号分子可以通过植物韧皮部进行长距离传递,进而影响砧木或接穗的生理和发育进程。目前主要在拟南芥、南瓜、番茄、马铃薯等草本植物中鉴定到一些可以进行长距离传递的内源mRNA及蛋白质信号分子,并且对分子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木本植物果树虽然鉴定到了几种可以进行长距离传递的内源mRNA分子,其中发现PbWoxT1mRNA能够在伴胞中与PbPTB3形成RNP复合体进行长距离移动,可对树形发育、树势平衡进行调控,另外,将可传递的AtGAI mRNA构建表达载体,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苹果转基因砧木,将接穗嫁接于转基因砧木上后,发现可使接穗矮化,因此可通过对果树砧穗间长距离传递mRNA分子进行鉴定和传递机理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特异功能砧木,通过嫁接定点改良砧木(或接穗)调控接穗(或砧木)重要农艺性状,提高经济效益,为果树育种及生产提供指导。
FLOWERING LOCUS T(FT)mRNA利用构建携带特异性标签的载体对拟南芥突变体进行转基因,将野生型接穗嫁接于转基因砧木上后RT-PCR检测,可在接穗中发现砧木转基因的特异性条带,并且发现使接穗提早开花,证明了FT mRNA可以在植物砧穗间进行长距离传递。目前对于鉴定木本植物基因的mRNA是否能够进行长距离传递的方法,只有通过构建携带特异性标签的载体进行转基因嫁接后RT-PCR检测以及酶切扩增多态性(Cleaved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CAPS)技术。虽然这些技术检测基因的传递性比较准确,但是其中存在的缺点是过程繁琐,要求高,耗时长,工作量较大,工作周期长,效率低等,而在研究多年生木本植物mRNA在砧穗间传递的过程中,需克隆砧木和接穗的基因序列,通常同属植物砧穗间序列只存在几个碱基的差异,目前较为简便的方法是衍生酶切扩增多态性(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dCAPS)技术,在引物中引入错配碱基构建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即可通过酶切检测那些引起酶切位点发生改变的SNPs,达到区分砧穗间传递的不同基因序列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仍然有其不足之处,因为同属植物砧穗基因差异产生的酶切产物大小只相差20bp左右,所以实施该方法需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以及昂贵的垂直电泳槽仪器,因此不利于一般实验室鉴定mRNA在植物砧穗间传递,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所能鉴定可传递mRNA的数量,造成果树内源mRNA嫁接传递的研究进展缓慢,新的长距离传递的内源mRNA难以发现。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58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