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6947.3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谢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荔城区凌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B08B5/04;B60L11/18;B60S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外壳 底板 散热器 电池包 提手柄 杂物清除机构 新能源汽车 防护装置 螺栓 电池 上盖板 散热 铆合 隔板 隔板表面 扣合方式 热量堆积 散热作用 使用寿命 通过设备 左右两侧 隔板孔 前表面 上表面 下表面 电焊 吸附 杂物 爆炸 运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池外壳、上盖板、散热器、提手柄、电池包、底板、杂物清除机构、隔板,上盖板通过扣合方式设于电池外壳上表面,散热器共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电池外壳前表面两侧,散热器与电池外壳通过螺栓铆合相连接,提手柄设于电池外壳左右两侧,提手柄与电池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电池包设于电池外壳内部,底板设于电池包下表面并通过螺栓铆合相连接。本发明通过设备在运作时,通过利用底板内部的热量来启动杂物清除机构,对隔板表面附有的杂物以及铅物进行主动和被动吸附,提高隔板孔率,并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的也对底板进行散热作用,避免底板因热量堆积而产生爆炸之类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电池分两大类,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蓄电池适用于纯电动汽车,包括铅酸蓄电池、镍基电池、钠硫电池、二次锂电池、空气电池。
随着电动汽车的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在仅装备蓄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中,蓄电池的作用是汽车驱动系统的惟一动力源。而在装备传统发动机(或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中,蓄电池既可扮演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动力源的角色,也可充当辅助动力源的角色。可见在低速和启动时,蓄电池扮演的是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动力源的角色;在全负荷加速时,充当的是辅助动力源的角色;在正常行驶或减速、制动时充当的是储存能量的角色。但是,目前这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存在如下缺点:
当电池运行时间较为久,会有铅渣与其他沉积物附在隔板上,导致隔板孔率有所下降进而使得增加电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当电池运行时间较为久,会有铅渣与其他沉积物附在隔板上,导致隔板孔率有所下降进而使得增加电阻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电池外壳、上盖板、散热器、提手柄、电池包、底板、杂物清除机构、隔板,所述上盖板通过扣合方式设于电池外壳上表面,所述散热器共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电池外壳前表面两侧,所述散热器与电池外壳通过螺栓铆合相连接,所述提手柄设于电池外壳左右两侧,所述提手柄与电池外壳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池包设于电池外壳内部,所述底板设于电池包下表面并通过螺栓铆合相连接,所述杂物清除机构设于隔板下部并通过机关枢纽相连接,所述隔板设于电池包四周围并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杂物清除机构由动力来源结构、中转结构、底板冷却结构、限位转动结构、主动吸附机构、被动吸附机构、复位结构、机构外壳、分隔板组成,所述动力来源结构与底板电连接,所述中转结构左侧与动力来源结构通过啮合相连接且其右侧与底板冷却结构啮合相连接,所述限位转动结构上部安装于机构外壳内右壁中部且其下部与中转结构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主动吸附机构与动力来源结构电连接,所述被动吸附机构固定安装于主动吸附机构前表面下部并通过推动相连接,所述被动吸附机构与限位转动结构通过传动相连接,所述复位结构上部与主动吸附机构左下部通过拉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动力来源结构由驱动电机、安装架、电力控制器、驱动盘、驱动杆、一号斜齿轮组成,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架安装与机构外壳内下部,所述电力控制器设于驱动电机前表面并通过螺栓铆合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力控制器与底板电连接,所述驱动盘设于驱动电机右侧表面,所述驱动盘与驱动电机通过螺栓铆合相连接,所述驱动杆设于驱动盘右侧表面中部,所述驱动杆与驱动盘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斜齿轮设于驱动杆右端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斜齿轮与中转结构通过啮合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荔城区凌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荔城区凌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6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包电池膨胀吸收装置及电池模组
- 下一篇:以氢燃料为动力的便携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