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能见度下自动开启车辆雾灯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8154.5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9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畅;付锐;郭应时;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1/20 | 分类号: | B60Q1/20;B60Q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见度 自动 开启 车辆 雾灯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能见度下自动开启车辆雾灯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中央的摄像机,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中央且朝向车辆前进方向的雷达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发动机舱的ARM处理器,以及串接在雾灯开启支路上的电磁开关;摄像机的信号输出端与ARM处理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雷达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ARM处理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ARM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磁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电磁开关的输出端与车辆雾灯的开启支路连接,具有投资少、适合规模化推广、智能化、自动化、无需操作且可靠性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能见度情况下自动开启车辆雾灯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雾灯的作用是在低能见度情况下让周围车辆驾驶人注意到自车的存在,从而促使其他车辆驾驶人采取合理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所有车辆必须装备雾灯,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驾驶人根本不知道雾灯的存在,或者即使知道但不清楚如何开启雾灯。
从雾灯设计而言,只有在低能见度情况下雾灯才有开启的必要,其他情况下不需要开启。因此,如果能够自动识别前方道路的能见度,则可以采取相关技术方案来自动开启雾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见度情况下自动开启车辆雾灯的装置及方法,具有投资少、适合规模化推广、智能化、自动化、无需操作且可靠性高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技术方案一:
一种低能见度下自动开启车辆雾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中央的摄像机,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杠中央且朝向车辆前进方向的雷达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发动机舱的ARM处理器,以及串接在雾灯开启支路上的电磁开关;
所述摄像机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ARM处理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雷达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ARM处理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ARM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磁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磁开关的输出端与车辆雾灯的开启支路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为:
(1)所述摄像机,用于实时采集自车前方的道路图像,并将所述道路图像发送至ARM处理器;
所述雷达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自车与每个前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并将自车与每个前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发送至ARM处理器;
所述ARM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摄像机发送的道路图像,获取所述道路图像中每个前方车辆的轮廓,从而确定每个前方车辆的轮廓中心在道路图像中的坐标(X1,Y1);
所述ARM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雷达传感器发送的自车与每个前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确定速度大于自车速度的每个前方车辆,并获取速度大于自车速度的每个前方车辆的雷达坐标(X2,Y2);
所述ARM处理器,还用于对每个前方车辆的轮廓中心在道路图像中的坐标(X1,Y1)与速度大于自车速度的每个前方车辆的雷达坐标(X2,Y2)进行配对,得到被摄像机和雷达传感器同时采集到且速度大于自车速度的相同前方车辆;
所述ARM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相同前方车辆在所述摄像机发送的道路图像中消失前的最后一个采样时刻,将所述雷达传感器在所述最后一个采样时刻发送的该相同前方车辆与自车的相对距离确定为当前道路的能见度;
所述ARM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当前道路的能见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能见度阈值时,所述ARM处理器向所述电磁开关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磁开关连通雾灯电路,从而车辆雾灯打开。
(2)所述预设能见度阈值为15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81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