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驾驶汽车及其拦截装置、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4831.4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智梭无人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11654 | 代理人: | 刘荣娟 |
地址: | 237010 安徽省六安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驾驶 汽车 及其 拦截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及其拦截装置、系统和方法,拦截装置包括:处理模块,配置为当触发到拦截信号时,生成通过第一预设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后的拦截无线电信号;信号发射模块,与处理模块通信连接,并且配置为将拦截无线电信号发射至与拦截装置相距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的至少一辆行驶中的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上设有通过与第一预设加密方式相匹配的第一预设解密方式对接收到的拦截无线电信号进行解密的自动驾驶控制模块,拦截无线电信号触发自动驾驶控制模块以停止无人驾驶汽车。本发明可以协助执法人员对公共道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方便地进行拦截,而且解锁打开所拦截的无人驾驶汽车的车门,以方便对其进行检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及其拦截装置、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无人驾驶汽车逐渐成为了各大汽车厂的追逐方向,各大汽车厂都在积极布局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不久的未来道路上必定会出现许多无人驾驶汽车,但随之会衍生出一些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远距离无人驾驶至目的地,但是,当执法人员设卡拦截车辆并进行安检时,无法较好地拦截无人驾驶汽车,也无法开锁检查无人驾驶汽车上的携带物品,从而产生安检隐患。
目前,只有车主本人通过车钥匙或者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才能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解锁,由于车主不在车内,设卡检查的执法人员无法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拦截并开锁检查。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执法人员无法较好地拦截行驶中的无人驾驶汽车,也无法开锁检查车辆的缺陷,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及其拦截装置、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拦截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配置为当触发到拦截信号时,生成通过第一预设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后的拦截无线电信号;
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通信连接,并且配置为将所述拦截无线电信号发射至与所述拦截装置相距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的至少一辆行驶中的无人驾驶汽车,所述无人驾驶汽车上设有通过与所述第一预设加密方式相匹配的第一预设解密方式对接收到的拦截无线电信号进行解密的自动驾驶控制模块,所述拦截无线电信号用于触发所述自动驾驶控制模块以停止所述无人驾驶汽车。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配置为当触发到车门解锁信号时,生成通过第二预设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后的车门解锁无线电信号;
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还配置为将所述车门解锁无线电信号发射至与所述拦截装置相距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的至少一辆已停止的无人驾驶汽车,所述自动驾驶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预设加密方式相匹配的第二预设解密方式对接收到的车门解锁无线电信号进行解密,所述车门解锁无线电信号用于触发所述自动驾驶控制模块以开启所述无人驾驶汽车的车门。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配置为当触发到复位信号时,生成通过第三预设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后的复位无线电信号;
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还配置为将所述复位无线电信号发射至与所述拦截装置相距第三预设距离范围内的至少一辆已停止的无人驾驶汽车,所述自动驾驶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三预设加密方式相匹配的第三预设解密方式对接收到的复位无线电信号进行解密,所述复位无线电信号用于触发所述自动驾驶控制模块以复位所述无人驾驶汽车并控制所述无人驾驶汽车继续行驶。
可选地,所述拦截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智梭无人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六安智梭无人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48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