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6154.X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8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岳法;许思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6 | 分类号: | B62D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胡影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系统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转向系统包括:蜗壳;蜗轮,蜗轮设在蜗壳内,蜗轮用于与转向器上的输入轴相连;蜗杆,蜗杆的第一端与驱动件相连以由驱动件驱动其绕轴线转动,蜗杆的第二端伸入蜗壳并与蜗轮配合以驱动蜗轮转动;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蜗杆的第二端相连以调节蜗杆与蜗轮的配合间隙。根据本发明的转向系统,能够调节蜗轮蜗杆之间的间隙,既能调大蜗轮蜗杆的间隙,提升转向性能,又能减小蜗轮蜗杆间隙,避免异响产生,可减缓路面传递过来的冲击,提高转向系统的转向性能,该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减速机构多采用蜗轮蜗杆传动,蜗轮蜗杆在完成装配后其传动间隙就固定不变,稍小的蜗轮蜗杆间隙可使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上时不易产生异响,但却容易导致系统摩擦力大,从而影响正常行驶工况下的转向性能,而稍大的蜗轮蜗杆间隙可有效降低系统摩擦使转向性能提升,但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上容易产生异响,受限于蜗轮蜗杆等零部件加工工艺,其精度往往难以确保间隙同时满足系统摩擦力小和无异响的要求,因此难以兼顾正常路面行驶和颠簸路面行驶的不同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向系统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系统,包括:
蜗壳;
蜗轮,所述蜗轮设在所述蜗壳内,所述蜗轮用于与转向器上的输入轴相连;
蜗杆,所述蜗杆的第一端与驱动件相连以由所述驱动件驱动其绕轴线转动,所述蜗杆的第二端伸入所述蜗壳并与所述蜗轮配合以驱动所述蜗轮转动;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蜗杆的第二端相连以调节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的配合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的外周设有第一齿纹,所述蜗杆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纹对应的第二齿纹,所述第二齿纹与所述第一齿纹啮合以驱动所述蜗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
第一摆动轴承,所述第一摆动轴承设在所述蜗壳内且位于所述蜗轮的一侧,所述蜗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摆动轴承与所述驱动件相连;
第二摆动轴承,所述第二摆动轴承设在所述蜗壳内且位于所述蜗轮的另一侧,所述蜗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摆动轴承与所述调节组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在所述蜗壳内且用于支撑所述蜗杆的第二端;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支撑座相连以调节所述支撑座相对于所述蜗轮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第三齿纹,所述调节杆上设有第四齿纹,所述第四齿纹与所述第三齿纹啮合以驱动所述支撑座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导程角小于所述第三齿纹与所述第四齿纹之间的当量摩擦角。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
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与所述调节杆相连以驱动所述调节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
转角传感器,所述转角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调节电机上用于测量所述调节电机的旋转角度和方向并生成相应的检测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61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方向转换结构的保护壳体
- 下一篇:循环球动力转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