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减排、高效的玉米淀粉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1906.1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9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任传英;卢淑雯;洪滨;王丽群;王凯;谢学军;周野;崔怡娟;姚鑫淼;管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B30/04 | 分类号: | C08B30/04;C08B30/02;C08B30/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淀粉加工 玉米淀粉 减排 玉米粉 节能 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胚芽 亚硫酸溶液 干法去除 离心脱水 提取生产 玉米籽粒 质量分数 皮层 磨浆 浸泡 能耗 排污 加工 | ||
一种节能、减排、高效的玉米淀粉加工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目前玉米淀粉提取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排污严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节能、减排、高效的玉米淀粉加工方法,是将玉米籽粒干法去除胚芽和皮层,然后粉碎获得玉米粉,再将玉米粉浸泡在质量分数为0.2%~0.3%的亚硫酸溶液中,经磨浆、离心脱水、干燥获得玉米淀粉。本发明适用于玉米淀粉的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减排、高效的玉米淀粉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中淀粉含量高达70%左右,因此被广泛用于生产玉米淀粉。玉米淀粉可生产葡萄糖、高麦芽糖浆、高果糖浆、环状糊精、饴糖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纺织等行业,还可用作酶制剂生产的原料、味精、氨基酸及抗生素发酵的原料等。我国传统的湿法玉米淀粉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通常采用0.2%-0.3%的亚硫酸做浸泡液,在(50±2)℃条件下浸泡玉米籽粒48-60h,籽粒变软、淀粉分离、蛋白网分散、可溶性成分游离出来,先粗碎成4-6块,分离出胚芽,再经过细磨,分离出皮层纤维,得到的淀粉浆经脱水、干燥后得到玉米淀粉,淀粉得率达60%以上。
玉米淀粉加工的传统工艺是玉米清选后用0.3%亚硫酸浸渍后,经过粗碎分离出胚芽、细磨分离出纤维、过筛、脱水、干燥等工序而制成,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该工艺利用的是浸泡法分离胚芽和皮层纤维,存在以下问题:
1、使用亚硫酸溶液浸泡玉米籽粒,因颗粒较大,溶液渗透很慢,浸泡时间较长,需浸泡48-60h才能使玉米中的淀粉分离、蛋白质网分散、可溶性物质溶解出来,耗时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2、分离出的湿胚芽和湿皮层纤维均需要洗涤、脱水、干燥处理后方可加工利用。洗涤过程浪费了许多水资源并排出了大量废水,污染环境,干燥过程又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能耗较大。
玉米淀粉加工的传统工艺的特点是胚芽与皮层分别分离出来,而且胚芽比较完整,适合加工玉米胚芽油。但是,目前生产玉米淀粉的企业仅有部分企业将分离出来的胚芽用于加工胚芽油,这是因为玉米胚芽油的加工成本较高、售价较高,市场范围较小,因此,多数玉米淀粉加工企业还是将分离出来的胚芽和皮层干燥处理后加工饲料。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玉米淀粉提取生产效率低,排污大、能耗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减排、高效的玉米淀粉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玉米籽粒的破碎和碾磨:将玉米籽粒破碎和碾磨,去除胚芽和皮层;
2)粉碎:将去除胚芽和皮层的玉米粒粉碎获得玉米粉;
3)浸泡:将玉米粉用质量分数为0.2%-0.3%的亚硫酸溶液在48-52℃浸泡4-8h;
4)细磨:将步骤3)中含有玉米粉的亚硫酸浸泡液进行磨浆,得到淀粉浆;
5)离心脱水:将淀粉浆进行离心脱水,获得上清液与湿淀粉;所述上清液为黄浆水,经沉淀、干燥得到蛋白粉;
6)干燥:将步骤5)获得的湿淀粉经干燥,得到玉米淀粉。
优选地,步骤1)所述的玉米粒清理杂质后用玉米碴加工机进行破碎与碾磨。
优选地,步骤2)所述玉米粒粉碎目数为20目。
优选地,步骤3)所述亚硫酸溶液是将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然后用水吸收二氧化硫生成的。
优选地,步骤3)所述亚硫酸溶液的用量是玉米粉质量的3倍。
优选地,步骤3)所述浸泡温度为50℃,浸泡时间为6小时。
优选地,步骤4)所述磨浆的目数为100-12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1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