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香型辣木叶梗混合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5330.6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4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安;李怡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辣木 清香型 制作工艺 叶梗 茶叶加工技术 综合利用率 辣木叶片 小叶片 小叶 包揉 复配 杀青 羽状 晾晒 生产成本 发酵 制作 | ||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香型辣木叶梗混合茶制作工艺。本发明利用辣木小叶和羽状复叶叶梗,通过晾晒、杀青、发酵、包揉、复配工艺,制作一款色泽均匀,入口甘甜的清香型辣木混合茶。本发明能充分利用辣木复叶的小叶片和叶梗,提高辣木叶片综合利用率和降低辣木茶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香型辣木叶梗混合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辣木是辣木科植物,叶片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类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同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通便等功效。近年来,随着辣木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上辣木产品越来越多,辣木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辣木茶也逐渐成为人们健康养生的茶饮之一。但目前很多辣木茶存在口感差、叶片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本发明根据传统茶叶制作工艺和辣木叶片特点,通过大量实验摸索,研制一种清香型辣木叶梗混合茶的制作工艺,所生产的产品口感好、色泽佳,且能充分利用辣木叶片,生产制作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香型辣木叶梗混合茶制作工艺。本发明利用辣木小叶和叶梗进行茶叶制作,改善辣木茶口感和色泽,提高辣木叶片利用率,降低生茶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香型辣木叶梗混合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收深绿色的成熟辣木叶片,并将辣木小叶与叶梗分开,叶梗切成0.5cm长的小段。
(2)将小叶放在做茶专用的竹匾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晾晒,小叶堆放厚度为2-3层叶片。晾晒时间为10小时。将叶梗也采用同样方式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为24小时。
(3)将小叶进行常温揉捻发酵,发酵时间30-40分钟。
(4)将发酵好的小叶平摊到烘干机内烘干,烘干温度70℃,时间30分钟。烘干后叶片含水率为10%。
(5)将烘干后的小叶就行包揉,按照传统手工包揉工艺进行制作。反复3-5遍。
(6)将包揉好的小叶平摊到烘干机内烘干,温度120℃,时间90-120分钟。将晾晒好的叶梗平摊到烘干机内烘干,温度120℃,时间60分钟。
(7)将已经成型的小叶茶与叶梗按照质量6:4进行混合搭配,然后包装即可。
本发明显著特点是:
(1)本发明产品口感好、色泽佳;泡水后,茶香清淡、茶汤金黄、入口醇厚。
(2)本发明工艺的叶片利用率高,产品制作成本低;利用本发明进行辣木茶制作,能把小叶片和大部分叶梗都利用起来,相比其他仅用叶片进行做茶的工艺而言,叶片利用率提高了67%;就成本而言,本工艺小叶茶制作过程与其他工艺成本相当,叶梗制作过程成本约为其他工艺的三分之一,总体制作成本比其他制作工艺降低约28%。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工艺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每年6-9月份严格按照本工艺开展制茶工作,每年3-5批次。产品稳定。
实施例1
一种清香型辣木叶梗混合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收深绿色的成熟辣木叶片,并将辣木小叶与叶梗分开,叶梗切成0.5cm长的小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53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