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多功能悬置支架的电动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9421.7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0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置支架 支架横梁 支架纵梁 车身 电动汽车 右纵梁 左纵梁 电机安装结构 垂直固定 电驱总成 横摆模态 前后排列 控制器 侧倾 平行 电机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多功能悬置支架的电动汽车,车身设有左纵梁和右纵梁,还包括多功能悬置支架,所述多功能悬置支架设有平行的两条支架横梁,两条支架横梁按前后排列,与车身的左纵梁、右纵梁垂直固定;两支架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架纵梁,支架纵梁不少于2个,且各支架纵梁均垂直于支架横梁;所述支架纵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高车身侧倾、横摆模态与刚度,为电机和电驱总成控制器提供稳定的安装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使用多功能悬置支架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不使用燃油,不直接产生废气,不污染环境,行驶单位距离的能耗费用也比传统燃油汽车低廉的多,因此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是今后汽车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就大多数电机前置的电动汽车而言,机舱内没有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只有体积和重量都小得多的电机,因此电机的连接固定方式相对简单。汽车中国专利文献CN206031113U于2017年3月22日公开了“一种纯电动轿车悬置支架总成”,该悬置支架总成包括:右悬置支架与左悬置支架;所述右悬置支架包括:一体铸造的右悬置支架本体,所述右悬置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动力总成安装孔、右悬置软垫安装孔以及用于定位所述右悬置支架本体的右定位销,电机与所述右悬置软垫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右悬置支架本体两侧;所述左悬置支架包括:一体铸造的左悬置支架本体,所述左悬置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动力总成安装孔,左悬置软垫安装孔以及用于定位所述左悬置支架本体的左定位销,减速器与所述左悬置软垫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左悬置支架本体两侧。虽然其发明人宣称,通过本发明提高了对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支撑强度,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此类传统方案中,电机仅仅被以两个轴端分别安装在两个纵梁上的方式安装,而没有为两个纵梁提供连接部件,因此两个纵梁之间的动作关联性不高,同步性差,导致车身更容易发生侧倾,电机两安装端也更容易受到不同步的两个纵梁的外力牵拉,导致电机安装牢固度差,动力输出轴的方向容易产生跳动,导致动力系统局部打滑,车身前部的整体性也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使用多功能悬置支架,可以提高车身侧倾、横摆模态与刚度,为电机和电驱总成控制器提供稳定的安装位置。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多功能悬置支架的电动汽车,车身设有左纵梁和右纵梁,还包括多功能悬置支架,所述多功能悬置支架设有平行的两条支架横梁,两条支架横梁按前后排列,与车身的左纵梁、右纵梁垂直固定;两支架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架纵梁,支架纵梁不少于2个,且各支架纵梁均垂直于支架横梁;所述支架纵梁上设置有电机安装结构。
本方案设计的使用多功能悬置支架的电动汽车,设有平行的两条支架横梁和平行的两条支架纵梁,它们垂直相交的固定在一起。支架的长度方向为支架横梁的延伸方向,两支架横梁分别与车身的左纵梁、右纵梁垂直固定,从而使本支架成为同时与左纵梁、右纵梁固定的结构件。由于这样的设计,使左纵梁、右纵梁之间新增了一个结构件,可以为电机提供更安全的固定位置。由于支架横梁与左纵梁、右纵梁的刚性连接,能够显著提高车身侧倾、横摆模态与刚度,有利于整车NVH的提升,提高驾乘舒适感。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横梁上向上突起的设置有电驱总成控制器安装结构。在本支架上,可以预留安装结构,为后续安装电驱总成控制器提供宽松的和稳定的安装空间。
作为优选,位于前方的支架横梁上还向上突起的设置有蓄电池支架安装结构。蓄电池在机舱内占用的空间也较大,由于蓄电池的自重较大,因此本方案为蓄电池提供了安全稳定的蓄电池支架安装空间,方便蓄电池支架的安装。
作为优选,位于前方的支架横梁上还向前突起的设置有管线固定结构。车身前端还有大量的电线、油路等,通过在位于前方的支架横梁上设置管线固定结构,可以整齐的将这些电线、油路固定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9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