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围护结构减少地下结构隆沉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9801.0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7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星;张迪;王一博;李文彪;刘浩;蒋超;周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B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结构 围护结构 接驳器 托底梁 压顶梁 钢筋 底板 微膨胀 侧壁 混凝土 承载能力 从上到下 竖直设置 沉降 隆起 竖向 填充 预埋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围护结构减少地下结构隆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地下结构、围护结构、托底梁、压顶梁、钢筋接驳器、微膨胀混凝土;地下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侧壁;围护结构位于侧壁的外侧、从上到下竖直设置;围护结构中预埋有钢筋接驳器,托底梁和压顶梁内的钢筋通过钢筋接驳器与围护结构连为一体;托底梁顶部与地下结构的底板之间设有预定下间隙,压顶梁底部与地下结构的顶板之间设有预定上间隙;预定下间隙和预定上间隙中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本发明很好地利用了围护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减少了地下结构的隆起与沉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围护结构减少地下结构隆沉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中,地下结构往往在竖向荷载(如结构自重、覆土荷载、地下水浮力)的长期作用下产生向上的隆起或向下的沉降,当在结构形式或者地基土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地方更易引起不均匀沉降,影响地下结构的正常使用。
工程中往往需要在结构底打入桩基础减少地下结构的隆起与沉降,进一步减少不同结构间的不均匀沉降。而地下工程中的围护桩(墙)往往为抵抗侧向水土压力的水平受力构件,竖向承载作用没有得到发挥,造成一定经济浪费。
现有的专利文献CN206157759U公开了一种利用地下连续墙的抗浮结构,在地下连续墙的侧壁、车站顶板的上方采用倒牛腿抗浮墩,利用地下连续墙参与抵抗浮力;专利文献CN205857200U公开了一种围护排桩与主体地下结构的竖向连接构造,在围护排桩的侧壁、地下结构的上下设置抗剪件,利用围护排桩参与抗浮和竖向承重。
但申请人发现,上述两方案均没有充分考虑围护结构自身施工中,对预埋钢筋接驳器或预埋插筋的预定标高的影响。当预埋钢筋接驳器或预埋插筋按照原始预定标高埋设后,在围护结构的钢筋网笼施工时,钢筋接驳器或预埋插筋埋设位置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定偏差、无法保证精确定位,常常与地下结构顶板或底板的原始标高区产生重叠干涉,导致前述倒牛腿抗浮墩或抗剪件无法施工,无法利用围护结构参与抗浮或承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围护结构减少地下结构隆沉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对钢筋接驳器的原始预定标高进行调整,使得托底梁和压顶梁与地下结构之间预留一定间隙,在间隙中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避免了钢筋接驳器预埋位置偏差对托底梁和压顶梁施工的不利影响,很好地利用了围护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减少了地下结构的隆起与沉降,可优化底板桩基础的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围护结构减少地下结构隆沉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地下结构、围护结构、托底梁、压顶梁、钢筋接驳器、微膨胀混凝土;
所述地下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侧壁;所述围护结构位于所述侧壁的外侧、从上到下竖直设置;
所述围护结构中预埋有钢筋接驳器,所述托底梁和所述压顶梁内的钢筋通过所述钢筋接驳器与所述围护结构连为一体;
所述托底梁顶部与所述地下结构的所述底板之间设有预定下间隙,所述压顶梁底部与地下结构的所述顶板之间设有预定上间隙;
所述预定下间隙和预定上间隙中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围护结构为围护桩或者地下连续墙。
优选地,所述托底梁和/或所述压顶梁沿着所述围护结构内周方向上连续设置或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托底梁和所述压顶梁内的钢筋包括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通过钢筋接驳器与围护结构中的预埋钢筋连接。
优选地,所述地下结构的底板下表面、侧壁与所述围护结构之间、顶板上表面设有贯通的防水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前所述的利用围护结构减少地下结构隆沉的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9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