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大豆糖蜜中回收浓缩大豆磷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9946.0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3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田翔;赵成;于文华;王永秀;史翠翠;张森;刘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万得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J7/00 | 分类号: | A23J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郑向群 |
地址: | 257500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缩大豆磷脂 大豆糖蜜 正己烷 回收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 浓缩 工业化规模 大豆磷脂 加水稀释 萃取分离 混合液 膜过滤 浓缩液 双溶剂 微滤膜 密闭 乙醇 糖度 加热 蒸发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大豆糖蜜中回收浓缩大豆磷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产生的大豆糖蜜加水稀释至糖度10‑30,调节pH至5.5‑7.5,加热至40‑70℃,在0.1‑0.3MPa的压力下,通过微滤膜进行浓缩;(2)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入乙醇和正己烷混合液,在密闭的容器中混合均匀后分离,得到脂相与水相;(3)步骤(2)得到的脂相蒸发回收正己烷,所得产品即为浓缩大豆磷脂;优点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膜过滤技术对大豆糖蜜中的大豆磷脂进行浓缩,然后采用双溶剂法萃取分离得到浓缩大豆磷脂产品,技术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从大豆糖蜜中回收大豆磷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磷脂是一种淡黄色至棕色、无臭或略有气味的流动液态粘稠状物质,最主要的三种组成成分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和肌醇磷脂。大豆磷脂在包括面包、乳粉、巧克力、人造奶油、冰淇淋等食品加工方面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领域应用中,对于神经衰弱、用脑疲劳、记忆力减退和老年痴呆等症状觉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在饲料加工中作为乳化剂可加速脂肪分散,提高脂肪利用率。因此,大豆磷脂在不同的工业领域中均有巨大的市场。
目前大豆磷脂的主要是以大豆油水化脱胶的副产品——大豆油脚为原料,还没有对大豆糖蜜中的磷脂进行回收利用。而大豆糖蜜中含有大豆磷脂约5%-10%,由于没有回收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目前文献资料报道的大豆糖蜜中提取大豆磷脂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有机溶剂直接在稀释后的大豆糖蜜中提取,然后回收有机溶剂得到粗磷脂,该方法对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和消耗量都比较大;(2)利用酸沉蛋白的方法共沉淀一部分大豆糖蜜中的大豆磷脂,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该方法酸沉过程中只能沉淀一部分糖蜜中的磷脂,而不能全部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从大豆糖蜜中回收大豆磷脂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从大豆糖蜜中回收浓缩大豆磷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产生的大豆糖蜜加水稀释至糖度为10-30,分别加入盐酸、硫酸、硝酸、乙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调节pH至5.5-7.5,加热至40-70℃,在0.1-0.3MPa的压力下,通过微滤膜进行浓缩;
2)步骤1)得到的浓缩液,加入乙醇和正己烷混合液,在密闭的容器中混合均匀后分离,得到脂相与水相;
3)步骤2)得到的脂相蒸发回收正己烷,所得产品即为浓缩磷脂。
步骤1)中所述的微滤膜所用材料选自陶瓷膜、不锈钢膜,膜孔径在50-200nm。
步骤1)中所述的微滤膜过滤采用全循环浓缩模式得到微滤浓缩液。
步骤2)中所述的乙醇和正己烷混合溶液,其体积比为1:1-3,浓缩液与混合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3-6:1。
步骤2)中所述的脂相和水相分离采用转速为3000-5000rpm的离心机离心分离,对乳化状态的磷脂进行破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将大豆糖蜜中的可溶性多糖、可溶性蛋白去除,操作工艺简单,流程少,回收率高,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从大豆糖蜜中回收浓缩大豆磷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产生的大豆糖蜜加水稀释至糖度为10-30,分别加入盐酸、硫酸、硝酸、乙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调节pH至5.5-7.5,加热至40-70℃,在0.1-0.3MPa的压力下,通过微滤膜进行浓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万得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万得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9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