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自卸车备胎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3595.0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4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胡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速达(泰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43/00 | 分类号: | B62D43/00;B62D43/04;B60S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艺伟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轴杆 固定挡板 安装底盘 涡轮 备胎 备胎升降装置 防卡死机构 固定挡盘 自卸车 电焊 滚筒 密封圈 部件损坏 转动结构 传动杆 上表面 受力 涡杆 圆孔 卸下 泥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自卸车备胎升降装置,其结构包括安装底盘、固定挡板、中心轴杆、收链滚筒、涡轮、受力传动杆、密封圈、防卡死机构、动力涡杆,固定挡板设有两块且分别设于安装底盘上表面左右侧,固定挡板与安装底盘通过电焊相连接,固定挡盘中部开设有与中心轴杆直径相同的圆孔,收链滚筒通过中心轴杆安装于固定挡盘中间,涡轮设于中心轴杆右侧表面并位于固定挡板右方,涡轮与中心轴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本实新型通过设有的防卡死机构,当需要卸下备胎时,通过设有的第一煽动结构和第二煽动结构对其内部的泥沙进行煽动清理,减轻在旋转摇下备胎时导致部件损坏,同时的利用转动结构有效的减轻使用者在旋转摇下备胎所需使用的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工程自卸车备胎升降装置,属于机械升降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卡车备胎离地面位置较高且很重,人工拆卸很困难,因此需要备胎升降器来升降备胎以达到更换的目的。一般分为钢丝绳式和链条式备胎升降器。
但现有技术存在因工程自卸车需在不良路面行驶导致泥沙进入,从而使得中心内部卡死,使得在外力的旋转摇下备胎时就会发生变形,同时的在旋转摇下过程中较为吃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自卸车备胎升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因工程自卸车需在不良路面行驶导致泥沙进入,从而使得中心内部卡死,使得在外力的旋转摇下备胎时就会发生变形,同时的在旋转摇下过程中较为吃力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工程自卸车备胎升降装置,其结构包括安装底盘、固定挡板、中心轴杆、收链滚筒、蜗轮、受力传动杆、密封圈、防卡死机构、动力涡杆,所述固定挡板设有两块且分别设于安装底盘上表面左右侧,所述固定挡板与安装底盘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挡板中部开设有与中心轴杆直径相同的圆孔,所述收链滚筒通过中心轴杆安装于固定挡板中间,所述蜗轮设于中心轴杆右侧表面并位于固定挡板右方,所述蜗轮与中心轴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受力传动杆设于右侧固定挡板前表面,所述密封圈设于受力传动杆后方,所述密封圈与受力传动杆通过套合相连接,所述动力涡杆设于受力传动杆后表面并通过防卡死机构相连接,所述防卡死机构由传动盘、传动复位结构、第一煽动结构、拉动结构、第二煽动结构、限位机构、主旋转机构、转动结构、外壳组成,所述传动盘设于外壳内左壁中部,所述传动盘左侧与受力传动杆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传动复位结构设于传动盘右表面下部并通过运动,所述第一煽动结构左侧与传动复位结构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拉动结构左侧与第一煽动结构右侧通过拉动相连接,所述第二煽动结构设于外壳内上壁且其右侧与拉动结构上部相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于外壳内中上部并与主旋转机构相连接,所述转动结构设于外壳内右壁中部,所述转动结构左侧与主旋转机构相连接且其右侧与动力涡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复位结构由固定座、斜齿轮、固定板、伞齿轮、扇形齿轮板、连接杆、一号固定扣、一号限位弹簧、二号固定扣组成,所述固定座设于传动盘前表面下部,所述固定座与传动盘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斜齿轮设于固定座右侧表面,所述斜齿轮与固定座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固定板设于外壳内左下壁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伞齿轮设于固定板前表面中部并与斜齿轮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扇形齿轮板安装于外壳内左下部并与伞齿轮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扇形齿轮板右侧与第一煽动结构左部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一号固定扣设于固定板前表面右侧,所述一号固定扣与固定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二号固定扣设于扇形齿轮板前表面右侧,所述二号固定扣与扇形齿轮板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一号限位弹簧一端与一号固定扣相连接且另一端与二号固定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煽动结构由一号亚克力板、一号锯齿杆、一号齿轮、细杆组成,所述一号亚克力板设于外壳内下壁,所述一号锯齿杆设于一号亚克力板上表面中部,所述一号锯齿杆与一号亚克力板通过固定相连接,所述一号锯齿杆左侧与扇形齿轮板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一号齿轮设于一号锯齿杆右侧并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细杆左端设于一号齿轮前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细杆右端与拉动结构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速达(泰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速达(泰州)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35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