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作一次成型组织芯片受体蜡块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81881.1 | 申请日: | 201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1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冉冉;任志刚;余祖江;阚全程;崔光莹;余炎;何玉婷;李娟;罗永刚;李红强;韩奇财;李超;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6 | 分类号: | G01N1/3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朱莹莹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状阵列 引导孔 受体蜡块 一次成型 矩阵 组织芯片 凹槽孔 围堰 毛刺 皲裂 上下直线移动 矩形凹槽 批次差异 升降装置 有效定位 制作过程 轴向位置 蜡模腔 打孔 制作 断裂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作一次成型组织芯片受体蜡块的装置,包括具有凹槽孔的矩形凹槽围堰、阵列栅引导孔结构和柱状阵列栅;所述阵列栅引导孔结构与柱状阵列栅相配合,阵列栅引导孔结构通过升降装置在柱状阵列栅的圆柱矩阵上做上下直线移动,所述阵列栅引导孔结构与柱状阵列栅的圆柱矩阵以及其上方的凹槽孔形成具有以阵列栅引导孔结构为底部的围堰式承蜡模腔。本发明可以有效定位柱状阵列栅的轴向位置,能够在实现一次成型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打孔深度,可以实现精确度的严格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体蜡块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毛刺、皲裂、批次差异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及装置,用于制备一次成型的组织芯片受体蜡块,属于组织芯片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组织芯片技术(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TMA),能够将数十至数百个微小病理组织有序排列在一张载玻片上,继而制做成的高通量病理组织切片。近年来,组织芯片技术是继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之后兴起的另外一种生物芯片技术,能够用于研究同一种基因或蛋白在不同细胞或病理组织中表达的情况,以及其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具有高通量、大样本、效率高、造价低等多种优点,同时能够减少对原始组织蜡块的破坏,最大程度减少无效组织的特点。自从1998年组织芯片技术的首次应用,该技术已经在医学诊断和基础研究领域,尤其是寻找肿瘤的预后相关标记物以及治疗靶点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能。
组织芯片与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一起构成了生物芯片系列,使人类第一次能够有效利用成百上千份组织标本,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三个水平上进行研究,被誉为医学、生物学领域的一次革命。组织芯片技术可以与其他很多常规技术如免疫组织化学(IHC)、核酸原位杂交(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原位PCR等结合应用,它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展。
目前制作组织芯片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由于原始蜡块的不可再修复,所以需要尽量减少穿刺失败率,这样就对受体蜡块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否则非常出现组织融合不佳或者融蜡过度、组织切面不平整,切片时组织移位,甚至脱片等。并且目前世面上在售的唯一一款进口预制受体蜡块价钱极高(约600元/个),而自制蜡块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装置,制作起来存在步骤繁琐、质量差、批次间差异较大等缺点,这些缺点都使得组织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面临很大的限制,约束了组织芯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方便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简化制作流程、保证了蜡块上打孔的均匀度和深度,从而提高了蜡块的质量的一种制作一次成型组织芯片受体蜡块的模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制作一次成型组织芯片受体蜡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凹槽孔(11)的矩形凹槽围堰(1)、阵列栅引导孔结构(2)和柱状阵列栅(3);
所述阵列栅引导孔结构(2)与柱状阵列栅(3)相配合,阵列栅引导孔结构(2)通过升降装置在柱状阵列栅(3)的圆柱矩阵上做上下直线移动,所述阵列栅引导孔结构(2)与柱状阵列栅(3)的圆柱矩阵以及其上方的凹槽孔(11)形成具有以阵列栅引导孔结构为底部的围堰式承蜡模腔。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底托升降杆(6),所述底托升降杆(6)与一矩形底座(5)螺纹连接,底托升降杆(6)伸入至具有孔结构的底托固定结构(4)中,该底托固定结构(4)与所述阵列栅引导孔结构(2)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滚珠螺杆和与滚珠螺杆相配合的螺帽,该螺帽与所述阵列栅引导孔结构(2)固定连接,或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滚珠丝杠和与滚珠丝杠相配合的螺母,该螺母与所述阵列栅引导孔结构(2)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阵列栅引导孔结构(2)包括阵列孔板部(21)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托固定结构(4)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1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水悬浮物采集过滤一体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矿粉填棒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