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变散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91353.4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6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兆松;王浩;高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5/18;H02K9/06;H02K9/19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王彩君 |
地址: | 21118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变 散热 结构 新能源 汽车 用电 | ||
1.一种基于相变散热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包括电机机体(1)和底座(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机构(2)、第二散热机构(3)和第三散热机构(4),所述电机机体(1)的底部固定所述底座(5),且所述电机机体(1)的端部开设所述第一散热机构(2);所述电机机体(1)的侧部设有所述第二散热机构(3),且所述电机机体(1)的内部安装用于水冷散热的所述第三散热机构(4),且所述第三散热机构(4)连接所述底座(5);所述电机机体(1)包括上端盖(11)、上轴套(12)、电机外壳(13)、转轴(14)、转子(15)、定子(16)、下轴套(17)和下端盖(18),所述电机外壳(13)固定于所述底座(5)的顶部,且所述电机外壳(13)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上轴套(17);所述上轴套(17)的外侧固定所述上端盖(11);所述电机外壳(13)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4),且所述转轴(14)的侧部固定所述转子(15),所述转子(15)的侧部设有所述定子(16);所述电机外壳(1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下轴套(17),且所述下轴套(17)的底部固定所述下端盖(18);所述第二散热机构(3)包括空气流道(31)、第一相变材料层(32)和第一散热片(33),所述电机外壳(13)的侧部开设所述空气流道(31),且所述空气流道(31)的侧部设有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32);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32)的侧部固定所述第一散热片(33);所述第一散热机构(2)包括第一滤网(21)、通孔(22)、活动板(23)、扭簧(24)和风扇叶片(25),所述风扇叶片(25)固定于所述转轴(14)的外侧,所述上轴套(12)的两侧开设所述通孔(22);所述通孔(22)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滤网(21),且所述通孔(22)的底部通过所述扭簧(24)连接所述活动板(23);
所述空气流道(31)采用“U”字形结构等距开设于所述电机外壳(13)的侧部,且所述空气流道(31)紧密贴合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32);
所述第一散热片(33)呈环形阵列等距分布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32)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散热片(33)包括散热板(331)和散热块(332);梯形结构的所述散热块(332)的内部采用蜂窝状结构,且所述散热块(332)的侧部固定若干个所述散热板(331);
所述下轴套(17)的两侧设有第二滤网(171),且所述第二滤网(171)与所述第一滤网(21)均连通所述电机外壳(13)的内腔;
所述第三散热机构(4)包括进出水管(41)、第二相变材料层(42)、第二散热片(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运输通道(46)和外框(47),所述外框(47)固定于所述电机机壳(13)的内部,且所述外框(47)的内部设有相互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44)和所述第二齿轮(45);所述第二齿轮(45)连接所述转轴(14),且所述第二齿轮(45)与所述第一齿轮(44)均设于所述运输通道(46)的内部;所述运输通道(46)的两侧连接所述进出水管(41),所述运输通道(46)与所述外框(47)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层(42);所述外框(47)的侧部设有第二散热片(43);所述第二散热片(43)采用中心凹陷的半圆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散热片(43)等距分布于所述外框(47)的顶表面;
所述底座(5)包括支撑杆(51)和橡胶垫(52),所述支撑杆(51)固定于所述电机机壳(13)的底部,且所述电机机壳(13)的底部固定所述橡胶垫(52);所述支撑杆(51)采用夹层结构,且所述支撑杆(51)的两端均连通所述进出水管(41);
通过所述包括所述底座(5)配合所述第三散热机构(4)实现通过水冷实现对电机进行散热,所述第一散热机构(2)和所述第二散热机构(3)通过热交换实现电机的高效散热;具体的有:
①在使用时,所述转轴(14)旋转即可实现带动所述风扇叶片(25)旋转,在所述电机机壳(13)的内部形成负压,即可打开所述活动板(23),使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滤网(21)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电机机壳(13)的内部,同时通过所述第二滤网(171)中排出,实现带动所述电机机壳(13)内部空气的流动,提高散热效果;同时所述转轴(14)在旋转时,即可实现通过所述转轴(14)的旋转带动所述第二齿轮(45)转动,从而实现带动所述第一齿轮(44)旋转,使所述运输通道(46)的内部形成负压,将所述支撑杆(51)内部的冷却水吸入,通过对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层(42)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后由流到所述支撑杆(51)的内部,实现与外部空气的交换,而后再次抽入到所述运输通道(46)内部进行散热,实现循环使用;
②在电机运转时,所述电机机壳(13)内部的热量通过所述空气流道(31)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32)进行热交换,而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32)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散热片(33),所述第一散热片(33)将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散发的空气中,实现加强散热;
其中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层(32)和所述第二相变材料层是采用相变材料,包括金属基相变复合材料或无机盐相变复合材料、或陶瓷基相变复合材料或多孔石墨基相变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13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W型铸铝水冷机座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永磁同步减速电机用风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