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限位装置及限位装置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2023.7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6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冬;黎峰;顾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H20/10 | 分类号: | B63H2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装置 控制系统 中控系统 感应器 活动销 通孔 安装基座 驱动组件 控制活动 缩回 采集 工作状态信息 伸出 限位机构 信息传递 信息控制 影响设备 远程操控 插设 限位 | ||
本发明涉及限位装置及限位装置控制系统。限位装置具有安装基座,在安装基座内部设有通孔;活动销,插设于通孔内;活动销驱动组件,安装于安装基座上,用于控制活动销伸出或缩回通孔;限位装置控制系统包括中控系统、感应器以及限位装置,其中,感应器和活动销驱动组件分别与中控系统连接;感应器用于采集被限位机构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中控系统;中控系统用于根据感应器采集到的信息控制活动销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进而控制活动销伸出或者缩回通孔。该限位装置限位可靠,且结构简单,不会影响设备运行;该限位装置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限位装置的远程操控,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位装置及限位装置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固定的结构对被限位机构进行限位,由于其限位部分固定不可变动,常常只能对被限位机构进行单向限位。
例如,图1A和图1B是以固定的结构作为限位装置的工况示意图,其中,图1A表示以固定的结构作为限位装置的第一工况示意图,图1B表示以固定的结构作为限位装置的第二工况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被限位机构11和第二被限位机构12分别做开启或者关闭运动,其中,第一工况即为开启状态,第二工况即为关闭状态。其中,在第一工况下,第二限位块14可限制第一被限位机构11做顺时针转动,第三限位块15可限制第二被限位机构12做逆时针转动;在第二工况下,第一限位块13可限制第一被限位机构11做逆时针转动,同时限制第二被限位机构12做顺时针转动,但是无论是何种工况,固定的限位块都只能限制被限位机构不能朝某一方向转动,而无法限制被限位机构做回转运动,从而无法保证开关状态的持续有效性,且在某些特定场合,甚至存在不安全隐患。
另外,随着海洋战略的实施,水下装置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例如,船舶的海底门或者水下特殊装装置如侧推管口关闭装置需要有效可靠的限位装置以保证其正常安全的工作。
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固定的结构作为限位装置对水下装置进行限位,则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且固定的结构在水中突出无法收存,而对水下机构内外连通的区域产生了一定的阻挡,例如,会阻挡其横向管道中流体的流动,给船舶等造成带来较大的行进阻力。
为避免上述问题,目前,对于舷外的翻转机构,所采用的限位装置多为对翻转机构的转轴进行限位,然而这样的结构会产生很大的应力,使得限位装置的受力状况并不理想,限位会因转距太小而产生较大的扭力,转轴及限位装置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位装置及限位装置控制系统,该限位装置限位可靠,且结构简单、不占用工作空间,不会影响设备运行;该限位装置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该限位装置的远程操控,使用方便。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发明为一种限位装置,具有:安装基座,在所述安装基座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活动销,插设于所述通孔的内部;以及活动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基座上,用于控制所述活动销伸出或者缩回所述通孔。
另外,技术方案2的限位装置,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在所述通孔的孔壁与所述活动销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结构。
另外,技术方案3的限位装置,作为技术方案2的改进,所述防水密封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的防水密封部件,且所述防水密封部件的面向所述活动销的一侧紧贴所述活动销的外周面。
另外,技术方案4的限位装置,作为技术方案2的改进,所述防水密封结构包括活动销销套和防水密封部件。
所述活动销销套以外周面紧贴所述通孔的孔壁的方式与所述通孔的孔壁连接,在所述活动销销套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防水密封部件以嵌入所述凹槽的内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活动销销套的内周面与所述活动销的外周面之间,且所述防水密封部件的面向所述活动销的一侧紧贴所述活动销的外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2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控制多功能水产养殖作业船
- 下一篇:一种用于船上蓄冷保鲜水产品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