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粮油的可切换极性溶液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8645.0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2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波;李根明;柴牧原;陈媛;徐志勇;陈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性溶液 可切换 混合液 粮油 有机溶液 混合物 酰胺类 富含 粮油原料 两相分离 深加工 油溶解 醇类 解吸 两相 生产 浸泡 食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产粮油的可切换极性溶液及方法,所述可切换极性溶液包括:脒类、酰胺类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以及脒类、酰胺类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与醇类混合形成的溶液。利用所述可切换极性溶液浸泡粮油原料,油溶解于其中形成混合液,往混合液中通入CO2,混合液由于极性的切换变为两相,其中一相是油,另一相是富含CO2的有机溶液。将两相分离,对油相进行深加工即可生产食用粮油,对富含CO2的有机溶液进行解吸,即可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粮油的可切换极性溶液及方法,属于食品科学领域。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粮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营养素。回顾历史,中国的粮油工业作为一个产业则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长久以来,我国的粮油工业大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操作笨重、生产环境差、经济技术指标落后,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的粮油加工企业屈指可数,这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和农业大国极不相称。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的粮油工业是摆在每个粮油科技工作者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而要实现建立高效的粮油工业,必须要有高效的生产粮油的技术。
粮油的生产,传统采用压榨法和溶剂萃取法。用压榨法,油脂产率低;用己烷、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萃取时,存在溶剂回收和产品有机溶剂残留等问题。多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脂肪酸精制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一些新的分离技术也不断出现,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和分子蒸馏等新型分离技术。其中膜分离技术具有工艺环节简单、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等优点;采用膜技术对大豆油脂脱酸的结果表明,这种工艺虽然可以有效解决植物油脱酸问题,但是该工艺的实质是两步工艺,而且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存在溶剂残留问题,同时工艺也相对复杂,在成本上与现行工艺比较也不具有太大的优势;超临界流体萃取与传统萃取方法相比,操作条件温和、能有效阻止各种热敏物质变性,但是能耗较高,工艺流程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粮油的可切换极性溶液及方法,旨在解决粮油生产过程中产率低下、生产过程能耗和损耗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产粮油的可切换极性溶液,包括:脒类、酰胺类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以及脒类、酰胺类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与醇类混合形成的溶液。
利用所述可切换极性溶液生产粮油的方法,用所述可切换极性溶液在20-60℃浸泡粮油原料,油溶解于其中形成混合液,过滤除渣,往混合液中通入CO2,混合液由于极性的切换变为两相,其中一相是油,另一相是富含CO2的有机溶液。将两相分离,对油相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深加工即可生产食用粮油,对富含CO2的有机溶液进行解吸,即可循环使用。
所述粮油原料包括大豆、花生、油菜籽等富含高油量的植物果实。
所述脒类为1,5-二氮杂二环[4.3.0]壬-5-烯、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酰胺类为乙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
所述醇类为无水乙醇。
所述的将CO2解吸过程利用微波加热或是传统的传导或辐射加热,使富含CO2的相脱除CO2,高极性转化为低极性,可以直接用于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可切换极性溶液初始时极性较低,油溶解在低极性溶液中,然后通入CO2后极性改变,发生相变,油相和溶剂相分开,可将两相直接分离,溶剂相可直接加热解吸,可有效降低能耗和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86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麦胚芽油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花生油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