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球型低频电子标签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9924.9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5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贺丰;张瑞峰;王文赫;纪莲和;朱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高清峰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频电子 圆形外壳体 标签本体 单球 壳体 天线 标签 地下电缆 地下管线 密封 芯片 读取 电子标签 方向要求 身份识别 现场安装 芯片焊接 芯片水平 圆形外壳 中空结构 标签本 探测器 朝上 漂浮 体内 施工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球型低频电子标签,应用于地下管线节点和地下电缆节点的身份识别,单球型低频电子标签包括:圆形外壳体、液体以及低频电子标签本体。圆形外壳体为密封中空结构,且圆形外壳体放置于地下管线节点或地下电缆节点中;液体容置于圆形外壳体内;低频电子标签本体正面朝上漂浮于液体中,且低频电子标签本体包括:壳体、天线及芯片。天线呈圆形,且天线密封于壳体中;芯片水平设置于所述天线的中心部位,且芯片焊接于壳体的内部;其中,电子标签探测器能够透过圆形外壳体及低频电子标签本体的壳体读取芯片内的信息。借此,本发明的单球型低频电子标签,消除了低频电子标签在正常工作时的方向要求,极大的方便了现场安装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单球型低频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低频段射频标签,简称为低频标签,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kHz~300kHz。典型工作频率有125KHz和133KHz。低频标签一般为无源标签,其工作原理一般为电磁耦合原理。低频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标签需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与低频标签相关的国际标准有:ISO11784/11785(用于动物识别)、ISO18000-2(125-135kHz)。
低频标签多用于地下管线节点和地下电缆节点的身份识别。众所周知,地下管线和地下电缆作为隐蔽工程,它的维护维修都比较麻烦,由于地貌的变迁和地上标志物的更改,业主单位施工之前,依据以往的施工图纸很难找到管线和电缆的全部具体位置,这就给管线和电缆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风险。为地下管线和地下电缆加装电子标签,由于电子标签与管线、电缆相对位置固定,几乎不随地貌变迁,利用电子标签探测器找到电子标签所在位置,随之就能够找到相应管线和电缆的位置。电子标签中存储了管线和电缆的相关信息,包括管线和电缆的材质、类型、权属单位、铺设年代等,一应俱全,有了电子标签,就意味着有了管线和电缆的身份证,对于地下管线和地下电缆的分布情况便了如指掌。
低频标签的天线采用线圈形状,天线辐射在线圈平面的法线方向,因此低频标签仅在特定方向上才能正常工作。在现场安装时,安装人员必须确保低频标签处于特定方向,这给现场安装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球型低频电子标签,其能够消除低频电子标签在正常工作时的方向要求,极大的方便了现场安装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球型低频电子标签,应用于地下管线节点和地下电缆节点的身份识别,单球型低频电子标签包括:圆形外壳体、液体以及低频电子标签本体。圆形外壳体为密封中空结构,且圆形外壳体放置于地下管线节点或地下电缆节点中;液体容置于圆形外壳体内;低频电子标签本体正面朝上漂浮于液体中,且低频电子标签本体包括:壳体、天线及芯片。天线呈圆形,且天线密封于壳体中;芯片水平设置于所述天线的中心部位,且芯片焊接于壳体的内部;其中,电子标签探测器能够透过圆形外壳体及低频电子标签本体的壳体读取芯片内的信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形外壳体的材质为玻纤增强聚丙烯。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形外壳体的厚度为2毫米。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圆形外壳体的直径为50毫米至80毫米。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液体为水或盐水,且液体占圆形外壳体内部容积的50%。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芯片内的信息包括:管线和电缆的材质、类型、权属单位以及铺设年代。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单球型低频电子标签,消除了低频电子标签在正常工作时的方向要求,极大的方便了现场安装施工。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99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