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手机外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9986.3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展游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23/16;C08L45/02;C08K13/06;C08K3/04;C08K3/22;C08K3/38;C08K7/26;C08K5/03;C08K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手机外壳 纳米氮化硼 制备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纳米三氧化二铝 改性碳纳米管 三元乙丙橡胶 古马隆树脂 抗紫外线剂 滑石粉 材料领域 材料通过 导热系数 电气石粉 防老化剂 抗老化性 抗氧化剂 耐腐蚀性 手机安全 防火剂 沸石粉 抗压性 石墨烯 手机壳 碳纤维 重量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手机外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手机壳材料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30‑40份、三元乙丙橡胶25‑35份、古马隆树脂8‑15份、沸石粉5‑10份、滑石粉5‑10份、改性碳纳米管4‑9份、纳米三氧化二铝7‑12份、电气石粉3‑7份、纳米氮化硼2‑6份、纳米氮化硼2‑6份、石墨烯4‑9份、碳纤维5‑10份、抗氧化剂1.5‑2.5份、防老化剂1.2‑1.8份、防火剂2.5‑3.5份和抗紫外线剂2.6‑3.8份;本发明散热手机外壳材料通过原料间的协配作用,具有良好抗压性、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导热系数低,散热速度快,有益于手机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外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手机外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电池发热是我们在手机使用中经常可以碰到的现象。基本上90%的手机在长时间通话或游戏之后,电池会很热,连手机也会变热。随着现在4G智能手机的越来越普遍,CPU的功耗越来越大,导致CPU的温度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手机外壳温度上升速度快,温度高,导致消费者在长时间的接电话,或者玩游戏,看电影的情况下,出现烫手的现象(温度一般超过48度,人体手感就已经有很明显的高温感受)。手机发生爆炸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电池热能集聚过大,无法及时散热,发生短路,从而引起灾害。
手机壳可能会影响手机散热,手机壳虽然具有保护手机的作用,提高手机的防摔和耐磨性能,但是手机壳一般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减缓手机的传热效率,降低手机的散热效果。
中国专利CN201510262068.1公开了一种塑料手机外壳的制造方法,以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阻燃剂、纳米β-碳化硅、镍粉、聚苯胺液体为原料混合熔融挤出造粒,制得成品。制得的手机外壳强度高,不易开裂,并具有较佳的耐磨性,但是存在导热性性差,散热慢的缺点。
中国专利CN201510641903.2公开了一种手机外壳用高硬度耐磨耐热材料,本专利有效的改善了硬度、耐磨,以改性三元乙丙橡胶、丁苯橡胶、环氧树脂、古马隆树脂、聚碳酸酯、硅灰石、纳米碳酸钙、碳酸镁、偏苯三甲酸三辛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过氧化二异丙苯、邻苯二甲酸酐、抗应力开裂剂、润滑剂、阻燃剂、发泡剂、增韧剂几种原料熔融挤出造粒,制得成品,产品具有良好的致密性,结构稳定,但是存在保温隔热效果,具有较差的散热性,不利于手机的长期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手机外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散热手机外壳材料通过原料间的协配作用,具有良好抗压性、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导热系数低,散热速度快,有益于手机安全运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散热手机外壳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30-40份、三元乙丙橡胶25-35份、古马隆树脂8-15份、沸石粉5-10份、滑石粉5-10份、改性碳纳米管4-9份、纳米三氧化二铝7-12份、电气石粉3-7份、纳米氮化硼2-6份、纳米氮化硼2-6份、石墨烯4-9份、碳纤维5-10份、抗氧化剂1.5-2.5份、防老化剂1.2-1.8份、防火剂2.5-3.5份和抗紫外线剂2.6-3.8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33-37份、三元乙丙橡胶28-32份、古马隆树脂10-13份、沸石粉6-9份、滑石粉6-9份、改性碳纳米管5-8份、纳米三氧化二铝9-11份、电气石粉4-6份、纳米氮化硼3-5份、纳米氮化硼3-5份、石墨烯5-8份、碳纤维6-9份、抗氧化剂1.8-2.2份、防老化剂1.4-1.6份、防火剂2.8-3.2份和抗紫外线剂3.1-3.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展游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展游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9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