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及提高其语音交互识别率的方法、装置和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14764.0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4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熊友军;李利阳;夏严辉;李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26 | 分类号: | G10L15/26;G10L15/22;G10L19/1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提高 语音 交互 识别率 方法 装置 电路 | ||
一种提高机器人语音交互识别率的电路包括第一解码器、模数转换器、麦克风、主控制器,其中:所述主控制器检测到机器人处于运动状态时,向所述第一解码器发送预先录制的舵机声文件;所述第一解码器将所述舵机声文件解码得到舵机声的第一声音模拟信号;所述模数转换器将所述第一解码器发送的舵机声的第一声音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一声音数字信号,以及所述麦克风采集的环境中第二声音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二声音数字信号;所述主控制器还根据所述第一声音数字信号和第二声音数字信号,对获取的第二声音数字信号中的舵机声进行抑制处理。从而使得经过抑制处理后的声音能够有效的减少机器舵机声的影响,使得机器人语音交互时的识别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及提高其语音交互识别率的方法、装置和电路。
背景技术
语音作为人类所特有的能力,是人类之间交流及获取外界信息资源的重要的工具和渠道,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人机交互分支的重要组成,是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语音识别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逐步开始从实验室慢慢走向市场。目前,针对特定说话人的语音识别系统已经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家电、通信、汽车电子、医疗、家庭服务和消费电子类产品等领域。
目前,现有的语音交互产品大多基于专用的语音识别芯片,将麦克风输入的声音信号采样编码,再通过内部主控制器与其事先录制好的语音信息匹配,再将相应的语音信息通过片内的模块经过外置的扬声器输出。
如果在机器人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机器人自身的舵机会发出声音,如果在机器人运动时候采集到的语音,会包含有很强的舵机运动产生的噪声,影响用户和机器人语音交互时的识别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机器人语音交互识别率的电路、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机器人自身的舵机会发出声音,影响用户和机器人语音交互时的识别率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机器人语音交互识别率的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解码器、模数转换器、麦克风、主控制器,其中: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检测到机器人处于运动状态时,向所述第一解码器发送预先录制的舵机声文件;
所述第一解码器用于将所述舵机声文件解码得到舵机声的第一声音模拟信号;
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所述第一解码器发送的舵机声的第一声音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一声音数字信号,以及所述麦克风采集的环境中第二声音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二声音数字信号;
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声音数字信号和第二声音数字信号,对获取的第二声音数字信号中的舵机声进行抑制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解码器、扬声器,其中:
所述第二解码器用于对主控制器发送的系统声音进行解码得到系统声音的第三声音模拟信号,将所述第三声音模拟信号发送至扬声器播放,以及将所述第三声音模拟信号发送至所述模数转换器;
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声音模拟信号,对所述第二声音模拟信号中的系统声音进行抑制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还包括对第二解码器输出的声音模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的放大器,所述放大器输出第二声音模拟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声音模拟信号驱动扬声器。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机器人语音交互识别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检测到机器人处于运动状态时,获取预先录制的舵机声文件并解码为第一声音模拟信号,并转换得到第一声音数字信号;
将麦克风采集的第二声音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二声音数字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4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