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8997.8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荔城区任西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04 | 分类号: | F02B37/04;F02B3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管 增压装置 涡轮增压柴油 增压补偿器 增压气管 上坡 发动机主体 汽车用 助力器 汽车 齿轮传动装置 电磁线圈装置 开关连接机构 增压泵装置 贯通连接 连接法兰 爬坡能力 启动装置 汽车动力 嵌入连接 旋紧连接 助力作用 供油量 连接孔 螺纹 气压 旋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其结构包括增压补偿器、连接进气管、发动机主体、增压气管、助力增压装置,增压补偿器与连接进气管的一端紧密贯通连接,发动机主体连接于连接进气管另一端,增压气管一端嵌入连接于连接进气管内部,并通过连接法兰旋紧加固,助力增压装置通过带有螺纹的连接孔与增压气管旋紧连接,助力增压装置由接触启动装置、电磁线圈装置、齿轮传动装置、保护外壳、开关连接机构、增压泵装置组成,本发明通过设有助力增压装置使得涡轮增压柴油汽车在上坡时可以及时的将连接进气管内气压增大,增压补偿器供油量增加,最终达到汽车动力增加,对汽车起到助力作用,来提高汽车的爬坡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涡轮增压助力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
背景技术
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汽车的基本结构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但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少一个点火系统;底盘: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的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五部分组成;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乘用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白车身)、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等。在货车和专用汽车上还包括车箱和其它装备。
但是目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均采用增压补偿器与进气管直接相连。靠进气管中的压力对增压补偿器作用,通过控制增压补偿器的供油量,使之输出动力。当发动机转速达一定的高速时,进气管内气压增大,增压补偿器的供油量也随之增大,能满足动力需要。但汽车在载重爬坡时,转速下降,进气管内气压小,增压补偿器供油量少,使之低速动力不足,爬坡困难,特别在半坡起步时,由于初始转速较低,进气管内气压不能快速增大,增压补偿器的供油量和压力较小,使之动力不足,至使汽车上坡起步能力不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汽车用上坡助力器,其结构包括增压补偿器、连接进气管、发动机主体、增压气管、助力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补偿器与连接进气管的一端紧密贯通连接,所述发动机主体连接于连接进气管另一端,所述增压气管一端嵌入连接于连接进气管内部,并通过连接法兰旋紧加固,所述助力增压装置通过带有螺纹的连接孔与增压气管旋紧连接,所述助力增压装置由接触启动装置、电磁线圈装置、齿轮传动装置、保护外壳、开关连接机构、增压泵装置组成,所述接触启动装置设于保护外壳外侧,所述接触启动装置一端与电磁线圈装置紧密缠绕连接,所述电磁线圈装置通过螺栓设于保护外壳内部右上角,所述电磁线圈装置底部一端与齿轮传动机构啮合连接是,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于保护外壳内部下方,并通过连接焊接相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左侧一端与增压泵装置紧密缠绕连接,所述增压泵装置左侧一端焊接于保护外壳焊接相连,所述增压泵装置设于齿轮传动机构左上角,所述增压泵装置右侧一端嵌入连接于保护外壳内部,所述增压泵装置与保护外壳为过盈配合连接,并通过螺栓加固,所述增压泵装置设于开关连接机构上方,所述增压泵装置设于电磁线圈装置左侧,所述保护外壳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保护外壳通过螺栓与发动机主体紧密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接触启动装置由外接电源线、按钮接触头、连接触头、连接电源线组成,所述外接电源线与按钮接触头紧密连接,所述按钮接触头设于连接触头外侧,所述按钮接触头与连接触头设于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电源线一端与连接触头紧密连接,所述连接电源线另一端贯穿保护外壳与电磁线圈装置紧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荔城区任西贸易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荔城区任西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89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