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杠杆式车顶帐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3576.4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8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金秋;周南庆;毛慕华;陈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秋野地(厦门)户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5/06 | 分类号: | E04H15/06;E04H15/4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福建省厦门市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盖 后撑板 前撑板 底座 支撑连杆 帐篷布 帐篷架 梯子 车顶帐篷 配合设置 一端连接 杠杆式 帐篷 使用空间 收纳 可活动 车内 枢接 开口 配合 | ||
1.一种杠杆式车顶帐篷,其包括帐篷架及配合在帐篷架内的帐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架包括一底座、一顶盖、至少一支撑连杆及至少一梯子,所述底座包括一前撑板及一后撑板,所述顶盖的后端枢接在后撑板的后端,后撑板的前端与前撑板的后端可活动的连接在一起,所述梯子配合设置在前撑板的前端,所述支撑连杆设置在底座的后撑板与顶盖之间,支撑连杆的一端连接顶盖,另一端连接后撑板,所述帐篷布配合设置在顶盖与底座之间,顶盖前端与前撑板前端之间的帐篷布上设有一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撑板的前端还设有开口朝下的U型状第一撑杆,第一撑杆的两端枢接在前撑板的前端两侧,所述帐篷布配合设置在该第一撑杆的顶面或底面,帐篷布的开口设置在第一撑杆的U型开口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前撑板与后撑板之间还设有一开口朝下的U型状第二撑杆,所述帐篷布设置在该第二撑杆的顶面或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撑板的前端设有开口朝下的U型状第一撑杆,第一撑杆的两端枢接在前撑板的前端两侧,所述帐篷布配合设置在该第一撑杆的顶面或底面,帐篷布的开口设置在第一撑杆的U型开口内,所述底座的前撑板与后撑板之间还设有一开口朝下的U型状第二撑杆,所述帐篷布设置在该第二撑杆的顶面或底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的宽度及高度小于第二撑杆的宽度及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架的各支撑连杆为一伸缩杆,支撑连杆的一端枢接在顶盖上,另一端枢接在底座的后撑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架的各支撑连杆为丝杆,各支撑连杆的一端枢接在顶盖或底座上,另一端可前后滑动的设置在底座或者顶盖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朝向底座的后撑板一端外周设有一挡垣,使顶盖的底面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底座的前撑板及后撑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顶盖的长度及宽度,使该帐篷收折时,前撑板及后撑板均设置在顶盖的容置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支撑连杆,各支撑连杆的一端设置在顶盖两侧的挡垣内壁,另一端设置在底座的后撑板外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前撑板与后撑板枢接配合在一起,所述后撑板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枢接槽,所述前撑板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一配合在所述枢接槽内的枢接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以枢接或者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前撑板的前端,该梯子为可伸缩梯子或者为可折叠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秋野地(厦门)户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秋野地(厦门)户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35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