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全景影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6561.3 | 申请日: | 201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9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彭炳炎;熊想涛;汤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B60R1/00;B60R16/023;H04N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贾允;肖丁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景影像 转向信号 盲区 摄像模块 影像数据 影像 合成 图像处理模块 显示控制模块 检测结果 检测模块 快速启动 摄像装置 实时显示 显示模块 影像切换 拍摄 转弯 显示器 驾驶 检测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全景影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摄像模块,用于通过摄像装置拍摄车辆的A柱盲区内的影像;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摄像模块拍摄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合成,生成A柱盲区影像数据;转向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的转向信号;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转向信号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车载全景影像系统的影像切换;显示模块,用于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处理合成后的A柱盲区影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全景影像系统及其实现方法解决了汽车在低速转弯时,存在A柱盲区的问题,以及系统快速启动的问题,提高了全景影像系统的性能和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全景影像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虽然大部分车辆已经安装有倒车雷达,但是车后的小孩、石头、大坑等不能被倒车雷达识别,极易引起事故。并且大多数主机厂为车辆配置的全景影像系统需要通过空调面板或副仪表开关组上的按键进行控启动,导致进入全景影像系统不够方便,尤其是低速转弯时A柱盲区造成的驾驶隐患不能有效解决。A柱盲区是指行驶过程中的视野盲区,一般轿车车身每侧有三个立柱,其中前挡风玻璃两侧的斜柱被称为A柱,每当汽车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造成视野上的盲区。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车载全景影像系统只有2D模式,只能显示平面的全景影像,不够直观,存在视野盲区。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入全景影像系统不够方便、低速转弯时A柱盲区造成的驾驶隐患以及不能有效减少驾驶员的视野盲区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快速启动的全景影像系统,可以有效解决来自A柱遮挡的视野盲区问题,避免撞到A柱盲区处的栅栏、低矮石墩或小孩等障碍物,减少驾驶员的视野盲区,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并且还解决了车载全景系统的快速启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车载影像系统的快速启动及存在A柱盲区的问题。
本发明具体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载全景影像系统,所述车载全景影像系统包括:
摄像模块,用于通过摄像装置拍摄车辆的A柱盲区内的影像,所述摄像模块包括左侧A柱盲区摄像单元和右侧A柱盲区摄像单元,分别用于拍摄左侧A柱盲区和右侧A柱盲区内的影像;进一步地,所述摄像装置可以是广角摄像头,所述广角摄像头有4个,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四个侧面上,分别朝向车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摄像模块拍摄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合成,生成A柱盲区影像数据;所述A柱盲区影像数据包括左侧A柱盲区影像数据和右侧A柱盲区影像数据;
所述A柱盲区影像数据包括3D视图,所述3D视图又包括:3D后视图、右转向3D视图和左转向3D视图,所述右转向3D视图是右侧A柱盲区影像,所述左转向3D视图是左侧A柱盲区影像;所述3D视图用于在车辆处于动态时,实时显示盲区影像;
所述A柱盲区影像数据还包括2D视图,所述2D视图又包括:前视图、后视图、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和2D全景图,所述右侧视图是右侧A柱盲区影像,所述左侧视图是左侧A柱盲区影像;
转向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的转向信号,所述转向信号包括:转向灯开启信号、方向盘转动信号、车辆前轮转向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转向信号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车载全景影像系统的影像切换;当转向信号是车辆右转信号时,显示模块显示右侧A柱盲区影像;当转向信号是车辆左转信号时,显示模块显示左侧A柱盲区影像;
显示模块,用于在显示器上实时显示处理合成后的A柱盲区影像;具体地,所述显示器的显示区域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显示前视图、后视图、左侧视图或右侧视图,所述第二区域用于显示2D全景图或3D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65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防撞防沉气囊系统及实现方法
- 下一篇:气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