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7040.X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9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彬;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荣德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2/44 | 分类号: | A23L2/44;A23L3/3472;A23L3/3508;A23L3/3517;A23L3/3544;A23L3/3562;A23L3/35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盼盼 |
地址: | 2154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防腐剂 碳酸饮料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细胞膜 蛋白质变性 苯甲酸 分解产物 纳他霉素 热稳定剂 防霉剂 二氧化碳 微生物 无毒 体内 细胞 应用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纳他霉素、热稳定剂和防霉剂。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具有安全、无毒、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腐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
背景技术
食品防腐剂是能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氧化不仅会使食品中的油脂变质,而且还会使食品退色、变色和破坏维生素等,从而降低食品的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引起食物中毒,因此防腐剂作为重要的食物添加剂之一,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纳他霉素、热稳定剂和防霉剂,所述热稳定剂包括黄原胶和卡拉胶,所述防霉剂包括马尾藻和碘化钾,所述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数分别为:甲酸占55-65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占25-35份,纳他霉素占15-20份,黄原胶占15-22份,卡拉胶占15-32份,马尾藻占10-26份,碘化钾占16-25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甲酸占55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占25份,纳他霉素占15份,黄原胶占15份,卡拉胶占15份,马尾藻占10份,碘化钾占16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甲酸占57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占28份,纳他霉素占17份,黄原胶占18份,卡拉胶占17份,马尾藻占13份,碘化钾占18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甲酸占59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占27份,纳他霉素占19份,黄原胶占18份,卡拉胶占19份,马尾藻占18份,碘化钾占16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甲酸占64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占32份,纳他霉素占17份,黄原胶占19份,卡拉胶占24份,马尾藻占21份,碘化钾占25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甲酸占65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占35份,纳他霉素占20份,黄原胶占22份,卡拉胶占32份,马尾藻占26份,碘化钾占2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具有安全、无毒、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及普及上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纳他霉素、热稳定剂和防霉剂,所述热稳定剂包括黄原胶和卡拉胶,所述防霉剂包括马尾藻和碘化钾,所述用于碳酸饮料的生物防腐剂中各成分所占重量份数分别为:甲酸占55-65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占25-35份,纳他霉素占15-20份,黄原胶占15-22份,卡拉胶占15-32份,马尾藻占10-26份,碘化钾占16-25份。
实施例1:所述甲酸占55份,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占25份,纳他霉素占15份,黄原胶占15份,卡拉胶占15份,马尾藻占10份,碘化钾占1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荣德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太仓市荣德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70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