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密度玻璃钢天线罩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7580.8 | 申请日: | 201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4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延春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42 | 分类号: | H01Q1/42 |
代理公司: | 东莞恒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2 | 代理人: | 邓燕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度 玻璃钢 天线罩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天线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密度玻璃钢天线罩及其生产工艺,包括围合成空心水塔状的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设置于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形成的空心水塔状腔体内的天线抱杆;所述第一保护罩上设有第一卡合件、第二保护罩对应第一保护罩的第一卡合件设有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连接以使得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可拆卸连接围合成空心水塔状结构,所述第二保护罩表面开设有便于进行检修的可开合窗口;高透波纤维布层包括由碳纤维芯纱和玻璃纤维编织纱编织形成的复合包芯纱布和固化于复合包芯纱布外部的固化树脂。本发明的玻璃钢具有密度低、质量轻、介电常数小、透波性好且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密度玻璃钢天线罩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当前移动通信技术正在步入5G时代。5G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也不是几个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将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的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的解决方案总称,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5G网络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也是4G之后的延伸,就是比现行4G网络的传输速度更快,至少要达到现行4G传输速度的十倍以上甚至数百倍,其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正在进行5G技术研发试验,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5G 商用。
5G网络的大范围应用,需要建设大量的天线,室外天线通常置于露天工作,直接受到自然界中暴风雨、冰雪、沙尘以及太阳辐射等的侵袭,致使天线精度降低、寿命缩短和工作可靠性差。使用天线罩的目的是:①保护天线系统免受风雨、冰雪、沙尘和太阳辐射等的影响,使天线系统工作性能比较稳定可靠,同时减轻天线系统的磨损、腐蚀和老化,延长使用寿命。②消除风负荷和风力矩,减小转动天线的驱动功率,减轻机械结构质量,减小惯量,提高固有频率。③有关设备和人员可在罩内工作,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④对于高速飞行的飞行器,天线罩可以解决高温、空气动力负荷和其他负荷给天线带来的问题。
影响玻璃钢天线罩性能的参数主要有 2 种,分别是机械强度和介电常数。天线罩的机械强度越高,其抵御外界冲击的能力就越强;天线罩的介电常数越低,其透波率就越高。所以高强度低介电常数的天线罩就成为了衡量高性能天线罩的标准。但现有的天线外罩,在机械性能方面没有具备稳定的物理、力学、电气及化学性能的满足,透玻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不能在达到强度的同时降低介电常数。另一方面,低密度、轻质高强的天线罩也一直是行业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度低、质量轻、介电常数小、透波性好且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低密度玻璃钢天线罩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低密度玻璃钢天线罩,包括围合成空心水塔状的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设置于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形成的空心水塔状腔体内的天线抱杆;所述第一保护罩上设有第一卡合件、第二保护罩对应第一保护罩的第一卡合件设有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连接以使得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可拆卸连接围合成空心水塔状结构,所述第二保护罩表面开设有便于进行检修的可开合窗口;所述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均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导热层、高透波纤维布层、玻璃钢基层和红外转换层,所述高透波纤维布层粘接于玻璃钢基层一侧表面,红外转换层涂覆于玻璃钢基层背离高透波纤维布层一侧的表面,导热层涂覆于高透波纤维布层一侧表面;所述高透波纤维布层包括由碳纤维芯纱和玻璃纤维编织纱编织形成的复合包芯纱布和固化于复合包芯纱布外部的固化树脂;所述玻璃钢基层包含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50-80份、玻璃纤维5-20份、碳纳米管2-15份、1,3-丁二醇0.5-4份、耐热改性剂5-30份、低收缩剂5-10份、脱模剂1-5份、偶联剂5-15份、氟化石墨烯1-5份、引发剂1-5份、增稠剂1-5份;所述高透波纤维布层包括由碳纤维芯纱和玻璃纤维编织纱编织形成的复合包芯纱布和固化于复合包芯纱布外部的固化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延春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延春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75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