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浇余直接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8548.1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5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津津;韦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尚元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8 | 分类号: | B22D11/18;B22D41/01;B22D41/50;B22D41/22 |
代理公司: | 34134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韦超峰;刘佳伟 |
地址: | 243002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液 分离器 直接成型 铸模 钢渣 废弃 分离器出口 固体废弃物 引流 感应线圈 回收装置 金属构件 使用效率 通电加热 重力作用 称重件 调渣剂 钢液流 混合物 废钢 钢包 浇注 可用 排渣 附着 冶炼 流出 再生 检测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浇余直接成型方法,属于钢包浇余回收装置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浇注剩余自引流部内流出到分离器内;感应线圈通电加热分离器内部的钢液;在重力作用下,钢液从分离器出口流动至铸模;当称重件检测到铸模内注入的钢液达到规定重量后,更换新的铸模继续注入钢液;当分离器内的钢液流完,将排渣门上附着的钢渣分离。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将浇余作为废钢、调渣剂等原料再次投入冶炼流程而未充分发挥浇余价值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从废弃钢液与钢渣的混合物中分离钢液并直接成型金属构件的方法,将废弃资源直接再生为合适可用的最终产品,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固体废弃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包浇余回收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浇余直接成型方法,适用于钢铁生产流程中废浇余的资源再生。
背景技术
在当前钢铁生产流程的连铸工序中,每个钢包浇注末期,为了防止钢液中产生的漩涡将钢液表面的钢渣卷入钢液中并从钢包水口一起排出,通常在钢液还具有较高液位时就关闭钢包水口停止浇注,此时,在钢包内会产生一定量的浇注剩余,简称浇余或注余。浇余由钢包内剩余钢液和覆盖在钢液表面的钢渣组成,由于继续浇注,漩涡会将钢渣卷入钢液中形成大尺寸夹杂物,超过了绝大多数钢种对夹杂物尺寸的要求上限,所以不能再继续浇注,其中钢液约占总重量的1/3。在钢包水口关闭后,钢包被调离浇注工位,钢包水口已被凝固的钢液堵塞无法再打开,通常是将钢包内混合物倒出形成废弃物。
目前对这种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热泼法和干渣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均存在各自的缺点。热泼法:浇余液态倒出后喷水冷却,这种方法极易造成喷溅,而且产生大量的粉尘、雾气造成人工的作业困难;而且,浇余中的钢水凝结成大块后为后续的处理带来了困难。干渣法:待浇余冷却后再整体倒出,用落锤和切割相结合进行处理;但该方法会造成渣罐粘结,浇余在罐中不易脱落,严重时导致渣罐报废;而且,倒出的钢渣块过大,处理费工、费时。
现有技术中关于浇余的回收利用技术已有相关专利公开,例如专利公开号:CN102605115 A,公开日:2012年07月2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钢包铸余渣粒化生成钢丸的工艺方法,该申请案采用一种分离方法,对钢包渣液滴进行强化冷却,使小液滴在飞行过程中冷却凝固为钢粒和小渣球;专利公开号:CN 107119173 A,公开日:2017年09月01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调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申请案将浇余做为调渣剂的一种原料使用;以及专利公开号:CN 106521097 A,公开日:2017年03月22日,发明创造名称为:熔渣发泡剂球团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该申请案将浇余作为发泡剂的原料使用。
综上所述,研究者对钢包浇余进行了一些再利用研究,虽然浇余中的钢液夹杂物含量较高,但浇余中的钢液作为冶炼后的优质钢液,目前还是作为废钢、调渣剂等原料再次投入冶炼流程,没有发挥出其最大优势,所以还有待充分挖掘其价值。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将浇余作为废钢、调渣剂等原料再次投入冶炼流程而未充分发挥浇余价值的不足,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将浇余作为废钢、调渣剂等原料再次投入冶炼流程而未充分发挥浇余价值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从废弃钢液与钢渣的混合物中分离钢液并直接成型金属构件的方法,将废弃资源直接再生为合适可用的最终产品,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固体废弃物。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废浇余直接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准备废浇余直接成型装置,制作抑漩器和水口塞的组合体:
步骤B、安装引流器以及水口塞:
步骤C、将钢液盛入钢包内:
步骤D、推动引流部将水口塞向上方顶起,使得钢液自引流器进口进入引流通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尚元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尚元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85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