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冲击能量吸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0085.2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3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徐斌;徐文龙;栗皓;于洪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7/12 | 分类号: | F16F7/12 |
代理公司: | 11639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民盛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芯管 内管 抗冲击能量 吸收结构 三明治 能量吸收能力 侧向滑移 冲击作用 防护领域 横向并列 新型组合 包覆式 均布 排布 变形 | ||
1.一种抗冲击能量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覆板、中间芯管、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第三空心管和下覆板;中间芯管位于上覆板与下覆板之间;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位于中间芯管中间,称为“三明治”复合能量吸收结构;
所述结构的吸能过程为:在冲击波到达上腹板并向“三明治”复合能量吸收结构传播时,中间芯管首先开始压垮;中间芯管压垮初始阶段,三个空心管不发生明显变形,靠近上覆板的两个空心管沿下部单独空心管的外表面向左右两侧滑落;随着中间芯管不断压垮,上部两个空心管受到下部单独空心管和中间芯管的双重作用开始压垮,下部单独空心管的左右两侧面受到上部两个空心管的挤压作用而产生变形,导致单独空心管高度增加;随着中间芯管和三个空心管的继续相互作用,三个空心管最终在中间芯管内呈现并排模式,中间芯管内表面与三个空心管外表面充分接触,中间芯管、空心管环向各个部分产生均匀变形,从而最大限度增加塑性铰数量和压垮角度;最终中间芯管结构和空心管结构被充分压垮,达到结构的吸能极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能量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空心管在中间芯管中120°均布,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外表面与中间芯管内表面紧密贴合;需保证其中两个空心管轴线所在平面与覆板相互平行,且位于靠近冲击波来向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冲击能量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的材料与中间芯管材料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冲击能量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中,相对远离冲击波的单独空心管内部填充聚氨酯泡沫或采用等重钢制空心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00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弹簧结构避震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机电悬架装置的空气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