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非金属油箱软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5434.X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普亮;吴志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35/00 | 分类号: | B62J3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王玉杰 |
地址: | 400707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车架 车架主梁 减震胶垫 顶壁 车架定位柱 软连接结构 安装支架 定位柱 侧壁 摩托车 过盈配合 减重效果 可靠连接 向下开口 向下延伸 字形结构 低成本 内表面 梁管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非金属油箱软连接结构,包括非金属油箱和车架,所述非金属油箱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梁管以及相对地设置在车架主梁管下方的车架定位柱,所述安装支架的截面为向下开口的“n”字形结构,其包括顶壁以及分别自该顶壁的两侧外缘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顶壁的内表面与车架主梁管之间设置有主梁管减震胶垫,在两个所述侧壁上均安装有定位柱减震胶垫,该定位柱减震胶垫的一个端部套装在对应的车架定位柱上,另一个端部与非金属油箱过盈配合。采用以上结构,结构新颖,易于实现,以较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非金属油箱和车架可靠连接,并且实现减重效果,同时消除释放油箱向下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非金属油箱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油箱是摩托车上储存汽油的地方,属于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不仅关乎摩托车的安全性,而且直接影响摩托车的外观。现有的摩托车油箱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不仅存在重量重、易产生火花、安全性较差等问题,因此,摩托车塑料油箱应运而生,具有重量轻、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好、美观大方等优势。
传统金属油箱通过油箱内壁上焊接半月板来对减震胶垫进行安装限位。但因为塑料油箱因采用模具吹塑成型,制作方式与金属油箱完全不同,无法实现像金属油箱那样牢固的减震胶垫限位方式。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非金属油箱软连接结构,通过较低的生产成本实现了非金属油箱与车架的软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非金属油箱软连接结构,包括非金属油箱和车架,所述非金属油箱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车架上,其要点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梁管以及相对地设置在车架主梁管下方的车架定位柱,所述安装支架的截面为向下开口的“n”字形结构,其包括顶壁以及分别自该顶壁的两侧外缘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顶壁的内表面与车架主梁管之间设置有主梁管减震胶垫,在两个所述侧壁上均安装有定位柱减震胶垫,该定位柱减震胶垫的一个端部套装在对应的车架定位柱上,另一个端部与非金属油箱过盈配合。
采用以上结构,非金属油箱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再通过主梁管减震胶垫和定位柱减震胶垫与车架软连接,从而以较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非金属油箱和车架可靠连接,并且实现减重效果,同时消除释放油箱向下的压力。
作为优选:在所述侧壁上均横向设置有筒状的安装座,该安装座的敞口方向均朝内,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均具有圆形开口;所述定位柱减震胶垫均包括嵌设在对应安装座上的主体部,该主体部的内侧端面上均具有用于套装对应车架定位柱端部的沉槽,外侧端面上均具有向外凸出的抵接部,该抵接部穿过对应圆形开口后均与非金属油箱抵接。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可靠地固定定位柱减震胶垫,再通过定位柱减震胶垫包裹车架定位柱,具体实现了实现安装支架与定位柱的软连接,同时,抵接部与非金属油箱抵接,可对油箱左右位置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主梁管减震胶垫和定位柱减震胶垫均通过硫化粘接工艺分别固定在顶壁和安装座上。采用以上结构,牢固可靠,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主梁管减震胶垫的截面为半圆环形,所述顶壁上具有与主梁管减震胶垫相适应的圆弧形凸起。采用以上结构,使顶壁与主梁管减震胶垫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非金属油箱的下部具有两个与其一体成型的前连接支耳,两个所述前连接支耳相对地设置在非金属油箱前端;两个所述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均具有与对应前连接支耳相适应的固定座,两个固定座分别与对应的前连接支耳之间通过第一螺栓紧固。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安装板和固定座的设计,使车架与油箱硬连接,大幅提高了车架与油箱硬连接的可靠性,虽然采用了硬连接,但依靠上方的主梁管减震胶垫和定位柱减震胶垫对油箱自身重力以及行驶中产生的部分压力进行消除释放,保证油箱及整车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54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遮阳装置
- 下一篇:摩托车上部覆盖件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