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混动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1137.6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0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F02N19/10;F01P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薛峰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管理 系统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1.一种用于混动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
比较所述混动车辆当前电池的剩余电量与所述混动车辆在纯电动行驶模式下的最低剩余电量;
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混动车辆的行驶模式为纯电动行驶模式或混动行驶模式;
判断所述混动车辆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是否大于发动机启动时冷却液的最低温度;
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不大于发动机启动时冷却液的最低温度时,确定电机是否对发动机进行预热且确定风扇是否工作;
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大于发动机启动时冷却液的最低温度时,所述混动车辆在纯电动行驶模式下确定电机独立冷却且风扇不工作,或所述混动车辆在混动行驶模式下确定电机是否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且确定风扇是否工作;
其中,所述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大于发动机启动时冷却液的最低温度时,所述混动车辆在混动行驶模式下确定电机是否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且风扇是否工作,包括:
判断电机的温度是否大于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时的最低温度;
判断电机的温度是否大于所述风扇的温度;
根据电机的温度分别与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时最低温度、风扇温度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电机是否独立冷却、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模式或小循环工作模式或与所述电机串联冷却模式以及确定所述风扇是否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根据电机的温度分别与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时最低温度、风扇温度的判断结果确定所述电机是否独立冷却、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模式或小循环工作模式或与所述电机串联冷却模式以及风扇是否工作,包括:
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时最低温度,且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风扇温度,则所述电机独立冷却、所述发动机处于小循环工作模式且所述风扇不工作;
若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时最低温度,且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风扇温度,则所述电机独立冷却、所述发动机处于小循环工作模式且所述风扇不工作;
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时最低温度,且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风扇温度,则所述电机与所述发动机相串联进行冷却,且所述风扇不工作;
若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时最低温度,且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所述风扇温度,则所述电机独立冷却、所述发动机处于大循环工作模式且所述风扇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不大于发动机启动时冷却液的最低温度时,确定电机是否对发动机进行预热且风扇是否工作,包括:
在所述混动车辆处于混动行驶模式下判断所述电机温度是否大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或在所述混动车辆处于纯电动行驶模式下判断当前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大于所述电机对所述发动机预热所需的最小电量;
在所述电机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时,所述电机对所述发动机进行预热,且所述风扇不工作;或在所述电机温度小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时,所述电机独立冷却、所述发动机处于小循环工作模式且所述风扇不工作;
在所述当前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机对所述发动机预热所需的最小电量时,所述电机对所述发动机进行预热,且所述风扇不工作,或在所述当前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所述电机对所述发动机预热所需的最小电量时,所述电机独立冷却、所述风扇不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混动车辆的行驶模式为纯电动行驶模式或混动行驶模式,包括:
在所述当前电池的剩余电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混动车辆在纯电动行驶模式下的最低剩余电量时,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处于纯电动行驶模式;
在所述当前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所述混动车辆在纯电动行驶模式下的最低剩余电量时,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处于混动行驶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混动车辆在纯电动行驶模式下的最低剩余电量为10-20%;
所述发动机启动时冷却液的最低温度为7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11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