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2331.4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6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付林;张彦辉;李大伟;任庆;胡柏林;王燕;汤玉辉;万媛媛;吴恭敏;高文武;彭智强;巩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冷却 装置 | ||
1.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壳体,所述定子壳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定子壳体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上缠绕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应;
第一冷却通道,设置在所述定子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环绕所述定子绕组设置;
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所述定子壳体固定连接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上端盖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冷却通道;
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与所述定子壳体固定连接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下端盖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三冷却通道;
第一冷却通道覆盖的轴向上的宽度要不小于定子绕组的轴向上的宽度;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分别设置在定子绕组的第一端部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且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分别设置在定子绕组的第二端部的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包括上端盖盖板和向所述第一端部延伸的上端盖冷却部,所述上端盖盖板固定在所述定子壳体上并封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设置在所述上端盖冷却部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包括下端盖盖板和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的下端盖冷却部;所述下端盖盖板固定在所述定子壳体上并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设置在所述下端盖冷却部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冷却部和所述下端盖冷却部均呈柱状,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沿着所述上端盖冷却部的侧面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三冷却通道沿着所述下端盖冷却部的侧面的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冷却部和所述下端盖冷却部上均设置有减重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左端部和右端部,所述左端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所述右端部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应;所述上端盖冷却部的端部到所述左端部的距离的最小值为5-7mm;所述下端盖冷却部的端部到所述右端部的最小值为5-7mm;所述上端盖冷却部的外侧壁到所述第一端部距离的最小值为5-7mm,所述下端盖冷却部的外侧壁到所述第二端部距离的最小值为5-7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具有螺旋状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包括沿定子壳体的轴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管道和将各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第一中间连接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包括多个沿定子壳体周向延伸的第二管道和将各所述第二管道连通的第二中间连接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壳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两端相连接的第一冷却液入口管和第一冷却液出口管;
所述上端盖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两端相连接的第二冷却液入口管和第二冷却液出口管;
所述下端盖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两端相连接的第三冷却液入口管和第三冷却液出口管;
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管、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管、所述第二冷却液入口管、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管、所述第三冷却液入口管和所述第三冷却液出口管通过外连接管彼此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23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网用发电机组壳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冷电机壳及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