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越架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54650.9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7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夏拥军;胡院生;万建成;蔡松林;罗义华;姚兰波;李金光;贾宁;张荣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越 及其 安装 方法 | ||
1.一种跨越架,所述跨越架包括两个架体、设于所述两个架体间且相互平行的两个跨越组件、设于两个跨越组件间的硬封网抱杆和绝缘网;所述跨越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跨越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越单元包括与所述架体外侧连接的工作平台、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侧的液压支架、贯穿所述液压支架并与之连接的伸缩式封网大臂、设于所述封网大臂前端的对接机构和设于所述封网大臂下侧的减震连接机构;
所述液压支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连接的框架、设于两个所述框架之间的横杆、设于所述横杆两端下侧用于调节横杆两端高度的竖直调节油缸和设于所述横杆上侧的水平调节油缸;
所述封网大臂包括依次嵌套的封网臂;相邻层的所述封网臂中,外层的所述封网臂的内侧设有导轨,内层的所述封网臂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块;相邻层的所述封网臂间设有控制其相对伸缩的伸缩机构;
所述硬封网抱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跨越组件上的减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硬封网抱杆与所述封网臂轴向垂直;所述减震连接机构分别设于每层的所述封网臂的前端,所述减震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封网臂连接的套管和贯穿所述套管下端的悬杆,所述套管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封盖,所述悬杆上端固定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下端的封盖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悬杆下端与所述硬封网抱杆采用球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部和缩部;所述伸部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于所述外层封网臂前端的齿轮和伸部链条驱动机构以及伸部链条,所述伸部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内层的封网臂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伸部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齿轮后与所述伸部链条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伸部链条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伸部链条转动以实现两层封网臂的相对伸展;所述缩部包括设于所述外层封网臂后端的缩部链条驱动机构和缩部链条,所述缩部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内层的封网臂后端连接,所述缩部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缩部链条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缩部链条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缩部链条转动以实现两层封网臂的相对收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网大臂后端于所述横杆下方贯穿所述液压支架并通过两个悬挂件与所述横杆连接,两个所述悬挂件分别与所述横杆滑动连接,所述水平调节油缸与其中一个悬挂件连接,通过水平调节油缸的伸缩控制所述悬挂件在横杆上的滑动,进而控制所述封网大臂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架的框架为矩形;所述封网大臂从外层至内层依次包括截面为三角形的基本臂、中间臂和对接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包括插接部分、承接部分和设于所述封网大臂上的倾角传感器和定位系统;所述承接部分包括法兰盘和与所述法兰盘同轴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包括从底至开口且内径递增的结合段、锁位段和限位段;所述套筒内从底至开口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弹性件、过渡件和可从其内部撑开的凹对接头;所述凹对接头的外径与所述锁位段的内径相等;所述插接部分包括法兰盘和与所述法兰盘同轴连接且与所述凹对接头相配合的凸对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跨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越组件的一个跨越单元与所述对接机构的插接部分连接,另一个跨越单元与所述对接机构的承接部分连接。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跨越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分别在预先放置于被跨越物两侧的架体上安装两个跨越单元;
(2)分别在同一架体上的两个跨越单元的同层封网臂间安装硬封网抱杆;
(3)根据定位系统及倾角传感器控制同一个跨越组件的两个跨越单元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同一个跨越组件的两个跨越单元对接包括:
分别通过伸缩机构控制两个所述跨越单元的封网式伸缩大臂伸展;
通过液压门架调整两个所述跨越单元的封网式伸缩大臂同轴;
通过伸缩机构控制两个所述跨越单元前端的对接机构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465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架空线路拉线坑快速定位器
- 下一篇:变电站带电作业导线修补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