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5798.2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3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酵素 水果 制备 乳酸菌 复合微生物 酿酒酵母菌 初发酵 醋酸菌 保健功效 二次发酵 机体免疫 新陈代谢 有效促进 山楂 添加量 重量份 猕猴桃 青梅 菠萝 发酵 香蕉 苹果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水果酵素由以下原料和复合微生物发酵制备而成,按重量份计,所述原料包括:苹果8~10份,山楂2~3份,菠萝3~6份,香蕉2~3份,猕猴桃2~5份,青梅2~3份,所述复合微生物为酿酒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其添加量为0.04~0.06份。所述水果酵素首先由酿酒酵母菌对所述原料进行初发酵,再由醋酸菌和乳酸菌对初发酵液进行二次发酵。本发明的水果酵素采用多种水果为原料,可以丰富酵素的营养成分,能够有效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酵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酵素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种必需的物质,被称之为“活着的物质”、“掌握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生物体内的酵素含量和活性会逐渐降低,导致肌体的衰老加速,增加肌体的患病风险,因此,适当的补充酵素可为肌体保持或恢复良好的状态增添一份保障。
酵素食品属于一种良好的发酵类制品,其中所含的有益菌进入肠道后,能够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平衡,还能协助合成维生素、叶酸、泛酸等,同时这些菌体成分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活性,促进干扰素的生成、活化并提升免疫系统功能。对处于伴有体质虚弱、消化能力差、未老先衰、容易感冒、神经衰弱等症状的亚健康人群,均可以食用相应的酵素食品。
研究表明,酵素类食品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并非是单纯的酶类所发挥的分解代谢作用,而是一种综合调理作用。制备酵素的原料种类多样,最终的发酵产物也是混合物,口服进入人体后,其所含的维生素、酶类、有机酸、益生菌,以及多种小分子活性物质等,均发挥作用,从而促使机体达到更佳状态。
然而,现有水果酵素存在营养不均衡、酵素活性低的技术问题,从而造成酵素的保健效果差,不能充分体现酵素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水果酵素与益生菌的综合利用,实现有效促进消化、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果酵素,由以下原料和复合微生物发酵制备而成,按重量份计,所述原料包括:苹果8~10份,山楂2~3份,菠萝3~6份,香蕉2~3份,猕猴桃2~5份,青梅2~3份,所述复合微生物为酿酒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所述复合微生物的添加量为0.04~0.06份。
优选的,所述发酵包括酿酒酵母菌对所述原料进行的初发酵,以及醋酸菌和乳酸菌对初发酵液进行的二次发酵。
优选的,述酿酒酵母菌的添加量为0.02~0.03重量份。
进一步的,述醋酸菌和所述乳酸菌的质量比为1:2~2.8。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水果酵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水果打浆,得到果浆;
(2)在所述果浆中接种所述酿酒酵母菌进行初发酵,所述初发酵的温度为25~28℃,时间为7~10天;
(3)在所述初发酵得到的初发酵液中接种所述醋酸菌和所述乳酸菌进行二次发酵,所述二次发酵的温度为30~35℃,时间为35~45天;
(4)将所述二次发酵后得到的发酵液过滤杀菌,得到水果酵素。
优选的,步骤(2)所述酿酒酵母菌接种至果浆中的菌浓度为106~107cfu/mL。
优选的,步骤(3)所述醋酸菌和所述乳酸菌接种至所述初发酵液中的菌浓度独立地为5×106~1×107cf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57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玫瑰花酵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抗癌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