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车灯后盖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7120.8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4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丁荣华;王祺;陈卫红;宋海民;陈宇锋;薛小骏;吴志超;秦嫦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63/00;B60H3/00;B32B27/32;B32B27/06;B32B33/00;F21S45/00;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李猛 |
地址: | 213165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盖 微空间 车灯 湿气 排出 筒体 膨体聚四氟乙烯 端面焊接 端面连接 微粒物质 涂层膜 可逆 模切 吸湿 制备 薄膜 体内 车灯壳体 疏油能力 水汽渗透 筒体内部 外部环境 组件包括 组件装配 灯壳 灌装 孔道 疏水 通孔 填充 吸收 制造 | ||
1.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具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和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筒体一侧端面连接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另一侧端面连接有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筒体内部填充有可逆吸湿微粒物质,湿气由水汽渗透孔道进入筒体内部的,经过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从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向外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为可逆干燥剂、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包括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和具有吸湿传递水汽能力的涂层,所述涂层附着于聚四氟乙烯膜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圆形注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与车灯或电器设备的通气或维修调试用辅助后盖结合使用;当小微空间壳体内的温度达到70℃以上,可逆吸湿微粒物质持续保持释放排出水蒸气,同时快速的吸收车灯壳体内的微水份传递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向外部环境排放出水蒸汽分子,可逆吸湿微粒物质在处于持续干燥排出湿气的状态,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保持干燥具有持续吸湿能力;小微空间壳体内的温度小于70℃时,干燥过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可以持续的吸收排出壳体内的水蒸汽分子,使得小微空间内能够维持湿度较小的干燥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准备组件所需零件,将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的模切制品与筒体一侧端面焊接连接,再往筒体内灌装可逆吸湿微粒物质,最后在筒体另一侧端面焊接薄膜的模切制品,即完成组件的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逆吸湿微粒物质是将可逆干燥剂、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中多种有机组合配比或单一成份搅拌均匀形成不同价位和吸湿排湿能力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
8.一种车灯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组件,该组件装配于带有若干通孔的后盖壳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灯后盖,其特征在于,组件与后盖壳之间采用过盈连接、组件的筒体与安装座圈间用胶粘剂接密封连接、密封圈和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的装配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灯后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壳为注塑件或橡塑件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71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晶海绵防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药过程中尾气处理装置以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