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虫乙酯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70441.3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4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崔永亮;焦必宁;叶玉凤;赵其阳;张耀海;陈爱华;何悦;王成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765 | 分类号: | C07K14/765;C07K14/77;C07K14/795;G01N33/53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虫乙酯 载体蛋白 抗原 制备 发光免疫试剂盒 酶联免疫试剂盒 免疫亲和色谱柱 氨基 应用 应用技术领域 化合物制备 牛血清蛋白 酰胺键连接 合成步骤 合成成本 检测样品 结构通式 卵清蛋白 血蓝蛋白 活泼酯 偶联物 酰胺键 乙酯 种螺 羧基 蛋白 | ||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虫乙酯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结构通式X为CH2、CO基团中的一种,n为0‑6的整数;Protein表示载体蛋白,所述载体蛋白选自牛血清蛋白、卵清蛋白和血蓝蛋白中至少一种。是螺虫乙酯与载体蛋白通过酰胺键连接形成的偶联物;所述酰胺键是式C上的羧基通过活泼酯与载体蛋白上的氨基形成的;制备用于检测样品中螺虫乙酯的酶联免疫试剂盒、螺虫乙酯的发光免疫试剂盒或免疫亲和色谱柱中的应用。该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螺虫乙酯抗原,合成步骤简洁明了、合成成本低,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虫乙酯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是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研制的新颖内吸型季酮酸类杀虫剂,属于高效广谱杀虫剂,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螺虫乙酯为低毒性杀虫剂,在土壤中易降解,可有效防治木虱、粉虱、介壳虫、棉盲蝽等害虫。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2007年10月,拜耳公司在英国格拉斯哥植保会议上介绍了螺虫乙酯,2007年底,螺虫乙酯在突尼斯获准在全球的首个登记。2008年,拜耳在美国和加拿大登记并上市了螺虫乙酯,继而在哥伦比亚、墨西哥、土耳其和新西兰等国家登记上市。2011年3月16日,螺虫乙酯在中国正式登记上市。螺虫乙酯的销售额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不足0.3亿美元已经上升到2012年为1.40亿美元。随着螺虫乙酯的大量使用,其残留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螺虫乙酯属于低毒性杀虫剂,但是从环境安全性评价来说,螺虫乙酯难挥发、难光解,在土壤中可以被降解,但是其降解产物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移动性,很容易交叉污染。
目前,螺虫乙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尽管仪器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等优点,但样品前处理繁琐,检测时间长,耗资大,技术性要求高,且仪器昂贵,不适合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也不具备现场快速检测的能力。与仪器分析法相比,免疫分析法具有快速、简便、实时、易于进行现场检测、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适合于高通量分析等优点,而且还能大幅度降低检测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螺虫乙酯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螺虫乙酯抗原,其结构通式如式A所示,
所述式A中,X为CH2、CO基团中的一种,n为0-6的整数;Protein表示载体蛋白,所述载体蛋白选自牛血清蛋白、卵清蛋白和血蓝蛋白中至少一种。
该螺虫乙酯抗原的制备方法,螺虫乙酯抗原是螺虫乙酯与载体蛋白通过酰胺键连接形成的偶联物;所述酰胺键是式C上的羧基通过活泼酯与载体蛋白上的氨基形成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螺虫乙酯水解得到式B所示化合物;
步骤2,将式B化合物与式C所示同时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式D所示化合物;
Y-X-(CH2)n-COOH
式C结构式
所述式C和式D中,X为CH2、CO基团中的一种,Y为Cl、Br和I基团中的一种,n为0-6的整数;
步骤3,式D所示化合物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或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偶联反应得到式E所示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0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川陈皮素抗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鹿皮蛋白低聚肽的工业化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