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0195.8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5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严伟民;严霁玥;李璨;饶建伟;蔡金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B1/58 | 分类号: | B64B1/58;B64B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吴家伟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旋翼 无人 热气 飞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分为囊体外壳和内置热气气囊两部分,囊体外壳采用区段装配组合构成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整体;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的整体外形结构形式为长椭圆形;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整体两侧装配旋翼固定支架;旋翼电机的桨叶朝上安装,旋翼电机与旋翼固定支架旋翼电机支架间安装可控转动关节;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还包括升降装置和地面锚泊设备;本发明提供的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实时有效执行获取信息感知和通信中继任务、实现广域覆盖条件下的区域或局地的现场态势信息与图像的获取,指挥信息系统、警戒防卫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数据高速传输和实时共享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气飞艇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
背景技术
我国有3万公里陆地边境线,1.8万公里的海岸线,周边地理、地势、地质、环境、战略地位、安全稳定、热点地区及区域位置、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气候植被、季节特点等信息获取及常态化管控与监控异常复杂。
不同的涉边部门为不同的目的,建立了各专项任务的数据探测、信息感知和通信网,获取的信息为本部门使用,提供共享信息的范围窄,使用共享信息的较少。区域平台感知装备种类较多,人员装备物资种类也较多,多网分立、协议非标、路通链不通、信息不融通、感知信息无法共享的现象。
旋翼无人机系统具有携带使用操作轻便灵活小巧简单等特点,无人机平台系统、图像采集系统、数据链系统、地面站系统,对边境地区的中短程监视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受无人机的留空时间、所携有效载荷的局限,且进入并对重点地区、重点地段、重点通道实行边境侦察、监控、预警及完成实时图像受到反无人机技术装备的威胁及诱捕,不能根据任务规划可靠有效地完成与地面指挥部实现及时、动态、准确的情报双向数据传输任务,不利于对现场情况进行决策与常态化管控。
现有的软式压力飞艇的外壳为软式主气囊,依靠充入主气囊内浮升气体的压力保持升降,但其外壳无法承载或挂载负荷;具有完整的金属结构形式的硬式飞艇,其金属结构为保持主气囊的外形,飞艇所需的浮升力由浮升气体冲入相互独立更多的小气囊内获得。但其采用整体外壳形状固定,运输过程无法拆解,且在现场复杂环境无法快速组装与使用;半硬式压力飞艇以金属或碳纤维龙骨做支撑构架,但其外形仍需靠浮升气体的压力保持,无法在其外壳挂载负荷。现代飞艇多以氦气飞艇为主,使用氦气作为浮升气体的充放气成本高,保管及维护难度大,不适合在山区丛林及偏远地区的长期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所述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分为囊体外壳和内置热气气囊两部分,所述囊体外壳采用区段装配组合构成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整体;所述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的整体外形结构形式为长椭圆形;
所述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整体两侧装配固定旋翼电机支架;
所述旋翼电机的桨叶朝上安装,旋翼电机与旋翼固定支架间安装可控转动关节;
所述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还包括升降装置和地面锚泊设备;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配置在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囊体周边及内部的高度传感器、水平位置传感器、角度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燃气喷射压力传感器、囊体压力传感器,配合北斗/GPS定位及系统电子控制与数据传输模块,构成计算机燃气点火和喷射控制系统;
所述地面锚泊设备包括:专用轻量低弹力高强度6mm聚乙烯材质的系留绳;所述系留绳与飞艇系留位采用电子脱扣装置。
可选地,所述多旋翼无人热气飞艇的艇身包括:整流罩和艇身;所述整流罩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整流罩和第二整流罩;所述艇身包括艇身前段、艇身中段、艇身后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未经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01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