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省心安全轮胎与专用轮毂的连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92018.3 申请日: 2018-06-01
公开(公告)号: CN110549795A 公开(公告)日: 2019-12-10
发明(设计)人: 汪烈生 申请(专利权)人: 汪烈生
主分类号: B60C5/20 分类号: B60C5/20;B60B30/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33301 江***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微气囊 弹性体纤维 非弹性体 纤维 置入 胎腔 口子 安全轮胎 承载能力 高压气体 横向方向 专用轮毂 非约束 舒适性 空腔 扎破 紧贴 拉长 嵌入 轮胎 修补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省心安全轮胎与专用轮毂的连接方法,每个口子形胎腔(3)内嵌入一个选择性约束微气囊(5),选择性约束微气囊(5)由弹性体制成,在弹性体中置入二种不同性质的纤维,一种为弹性体纤维,另一种为非弹性体纤维,弹性体纤维的置入围绕选择性约束微气囊(5)的横向一周均匀分布,非弹性体纤维的置入围绕选择性约束微气囊(5)的纵向方向均匀分布,选择性约束微气囊(5)的空腔内充入高压气体纵向方向在非弹性体纤维的约束下不会被拉长,横向方向在弹性体纤维的非约束下选择性约束微气囊(5)会被撑大紧贴口子形胎腔(3)的壁,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轮胎的承载能力和舒适性,选择性约束微气囊(5)扎破或爆掉无需修补,只需进行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省心安全轮胎与专用轮毂的连接方法,其功能在于提供一种扎破漏气或爆胎后依然能够长久行驶的安全轮胎,只需将嵌入胎腔内已破损的那个选择性约束微气囊进行更换式维修即可,更换新的轮胎只需利用内六角扳手将轮毂凹槽开口端的固定螺栓旋转出来,轮胎与轮毂就可实现分离。

背景技术

1888年诞生第一条充气自行车轮胎至今,轮胎工业已历经百年的发展,子午胎、防爆轮胎、防扎子午胎与汽车轮毂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基于自行车轮胎与轮圈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子午胎与轮毂连接固定是靠气压来实现的,一旦扎破漏气或爆胎失去胎压的支撑,轮胎与轮毂就会分离无法正常行驶甚至引发交通事故,防爆轮胎通过加强两侧的胎壁提供支撑,即使扎破或爆胎依然可实现正常行驶,但是一旦扎破漏气再行驶轮胎是要报废的且舒适性较差,必需配上好的悬架系统才能克服舒适性不佳的缺点。

1913-1926年,因发明了帘线和炭黑技术,为轮胎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轮胎技术一直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如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轿车轮胎由低压轮胎过渡到超低压轮胎,40年代轮胎开始逐步向宽轮辋过渡,40年代末无内胎轮胎出现,50年代低断面轮胎问世。

1946年米其林公司为子午线轮胎申请了专利,许多新技术的出现得益于米其林公司首创的子午线结构轮胎,子午线轮胎的发明是轮胎工业中的一场革命。子午线轮胎一经面试,就很快占据整个市场,被几乎所有类型的汽车使用,近30年里令其它同行难以望其项背。与斜交线轮胎相比子午线轮胎的优势是:寿命长、接地面大、抓地更好节省燃油消耗、转弯稳定、刺破率低。缺点:恶劣极端条件下仍会爆胎从而引发交通事故,一旦刺破漏气需有专业人员进行修补或更换备胎。

RSC防爆轮胎,泄气的情况下仍然可以80公里/小时的车速行驶200公里。相对于子午线轮胎而言,RSC防爆轮胎从安全性划分级别可定位第二代产品。RSC防爆轮胎缺点:舒适性不好、减震偏硬,只适合沥青路面跑,2、修补非常麻烦,一般的卸胎机拆不下来,以至于防爆胎被扎就得换新的,3、轮胎较重胎噪大。

二代RSC防爆轮胎仍然不是理想的产品,于是人们开始探索研发第三代免充气轮胎,如:米其林公司推出的TweeL免充气轮胎,尤其是美国公司发明的一款无需充气的蜂巢轮胎。该产品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研发,资助金额高达1800万美元,这种仿生轮胎它将原来的充气部分用六角形蜂巢结构来代替,可起到与传统轮胎类似的减震作用。其优点:有能力信封道路危险及节省维修费用,其最大缺陷在于:无法轻量化,外观和燃油经济性无法满足轿车的高要求,承载能力、舒适性、高速行驶产生的胎噪三者无法同时兼顾和性能提升,应用范围受限只能应用于特种车辆。

2014年07月16日,本人对嵌入式微气囊阵列安全轮胎申请了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351174.2),2015年2月至4月28日本人对原始的发明构想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采用纯手工方法做出来可用于汽车行驶测试的轮胎样品,测试结果证明,即使轮胎被扎破或爆掉其中的一两个胎囊,其依然能正常行驶,只是会有点颠簸,只需将扎破的胎囊抽出来插入一个新的胎囊就完成维修了!2015年04月29日对优化后的方案又申请了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228977.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烈生,未经汪烈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20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