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厚正火高强度压力容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94370.0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4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鑫;胡昕明;王储;李文斌;孙殿东;王勇;颜秉宇;胡海洋;李广龙;隋松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58;C22C38/48;C22C38/50;C22C38/46;C22C38/42;C22C38/06;C21D1/28;B21C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火 强度 压力容器 钢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特厚正火高强度压力容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C:0.19‑0.22%,Si:0.25‑0.60%,Mn:1.45‑1.60%,P≤0.010%,S≤0.005%,Nb:0.030‑0.040%,Ni:0.20‑0.30%,Ti:0.020‑0.030%,V:0.010‑0.020%,Cr:0.20‑0.30%,Cu:0.015‑0.3%,Alt:0.020‑0.045%,其他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钢板厚度180‑250mm;正火态厚度1/2处抗拉强度Rm≥600Mpa,模拟焊后热处理态钢板厚度1/2处抗拉强度Rm≥550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厚正火高强度压力容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石油、石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沿海能源储备战略的指引下,市场对压力容器用钢的厚度和强度的需求不断的增大,这对压力容器用钢的生产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生产工艺亟需得到改进。其中P355GH作为欧标中的压力容器牌号,因其具有生产成本低、高强度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在锅炉及压力容器装备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100mm以上的P355GH钢板生产时为满足标准规定的》3:1压缩比的要求,主要通过浇铸大单重钢锭和电渣重熔钢锭为原料生产,钢锭的浇铸能耗高、污染严重、成材率低,此外钢锭的中心疏松和偏析缺陷严重,由于头尾的厚度有差异,导致成品钢板的头尾压缩比不同,力学性能的头尾同板差较大,由于凝固时间不同造成的头尾化学成分差异也会导致钢板性能的各向异性,电渣重熔锭虽然内部质量较好但生产成本过高。
“一种正火态交货的180~200mm厚EH36钢板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1610374131.5)中化学成分为:C:0.11~0.18%,Si:0.15~0.50%,Mn:1.30~1.60%,P:≤0.0070%,S:≤0.0030%,Nb:0.010~0.050%,V:0.030~0.080%,Al:0.050~0.070%,Ni:0.10~0.40%,Cr:0.10~0.20%,并提到采用模铸钢锭方式生产180~200mm厚的正火态钢板,抗拉强度介于550~600MPa之间。上述发明成分中未加入Ti元素,不能使钢板正火后晶粒充分细化,从而无法保证钢板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此外本发明利用三层连铸坯真空电子束焊接复合坯,生产厚度200~250mm厚度区间钢板,抗拉强度达到600~650Mpa,提高性能,扩大产品的供货极限厚度,同时大大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性能合格率和成材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合理的规避掉钢锭的中心疏松等缺陷。
“一种正火高强韧性150mm特厚板及其生产方法”(申请号:CN201510344275.1)化学成分为,C:0.14%~0.19%;Si:0.20%~0.50%;Mn:1.40%~1.70%;Ni:0.30%~0.40%;Cu:0.10%~0.30%;Nb:0.035%~0.050%;V:0.030%~0.050%;Ti:0.010%~0.020%;Alt:0.015%~0.050%;P:≤0.015%;S:≤0.0050%,并中提到采用断面400mm连铸坯方式生产最大厚度150mm厚的正火态钢板,抗拉强度介于550~600MPa之间。上述发明成分中未加入Cr元素,不能提高钢板轧态的强度和热强性,从而无法保证钢板正火和模拟焊后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通过提供特厚正火高强度压力容器钢板及利用连铸坯三层真空电子束复合组坯轧制生产P355GH特厚正火高强度压力容器钢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94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