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降低车辆座椅头枕振动的方法、头枕吸振器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0230.X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8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侯臣元;龚超;舒云;王伟峰;卢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879 | 分类号: | B60N2/879;B60N2/80;B62D65/00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昱;李强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枕 车辆座椅 吸振器 模态特性 最大振幅 安装方向 乘员头部 怠速工况 共振频率 模态测试 消除振动 振动测试 舒适性 传递 应用 制造 | ||
1.一种用于降低车辆座椅头枕振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进行车辆座椅模态测试,以获得车辆座椅的模态特性;
进行车辆座椅振动测试,以获得车辆座椅头枕在车辆处于怠速工况下的最大振幅;
根据所述模态特性、所述最大振幅、车辆座椅头枕的重量及尺寸来确定头枕吸振器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头枕吸振器的共振频率、重量、安装方向及尺寸、与周边的间隙;以及
根据所述参数来制造头枕吸振器并将其装设在车辆座椅头枕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所述头枕吸振器装设到车辆座椅头枕上后进行调试优化,以使得所述头枕吸振器在所述共振频率的预设偏差范围内的吸振效果达到预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试优化包括:对设定的所述共振频率和/或所述重量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头枕吸振器在所述共振频率的预设偏差范围内的吸振效果达到预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座椅模态测试是使用力锤、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器和传递函数分析软件来进行测试的,所述车辆座椅模态测试的方向是车辆座椅头枕的插杆的前后方向,所述力锤的激励点位于所述插杆的中间位置,车辆座椅的载荷状态包含至少两个具有不同身高和体重的乘员乘坐并倚靠在车辆座椅的靠背和头枕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计算各乘员在车辆座椅的载荷状态下的模态频率平均值来作为所述共振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座椅振动测试是使用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器和频谱分析软件来进行测试的,车辆座椅振动测试点是车辆座椅头枕的插杆的前后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最大振幅来确定所述头枕吸振器与周边的间隙,并且在所述间隙超过预设间隙范围时,通过为所述头枕吸振器设置支架和/或在所述头枕吸振器的表面设置柔性材料来对所述头枕吸振器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柔性材料包括毛毡、橡胶。
9.一种用于降低车辆座椅头枕振动的头枕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吸振器是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用于降低车辆座椅头枕振动的方法来制成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辆座椅上装设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枕吸振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02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客车座椅的乘员支撑系统
- 下一篇:电动无缝大腿腿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