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用高性能挤压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5173.4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7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同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49/06 | 分类号: | C22C49/06;C22C49/14;C22C47/08;C22C10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闫艳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电子产品外壳 挤压 重量百分比 强度助剂 拉伸率 碳纤维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用高性能挤压铝合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Mg 1.2‑1.8%、Fe 0.24‑0.28%、Zn 0.14‑0.18%、Ni 0.10‑0.18%、Mn0.24‑0.26%、V 0.02‑0.08%、Sc 0.05‑0.06%、碳纤维0.04‑0.08%、填料0.08‑0.14%、强度助剂0.12‑0.16%、余量为Al。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用高性能挤压铝合金,该外壳用铝合金,强度、拉伸率相比现有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电子产品外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用高性能挤压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手表、智能手机、电话、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箱、激光唱机、电脑、移动通信产品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产品,而电子产品外壳是保证电子产品的美观性,因此电子产品外壳应用越来越广泛,铝型材外壳是在以铝拉伸方式得到的铝型材上加工出的外壳,灵活性高,深度可以任意切割,一般内部都有电路板卡槽,只要把电路板直接插入即可,无须再行固定,便捷性是其他种类的外壳无法比拟的,但是铝型材外壳一般防水性比较差,不适合在野外及环境恶劣地方使用,此类外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有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6222501B)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壳体用挤压铝合金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组分:Mg:1.0~1.5wt%,Zn:5.0~6.0wt%,Ti:0.01~0.04wt%,余量为Al;控制杂质元素含量如下:Si:<0.1wt%,Fe:<0.1wt%,Cu:<0.05wt%,Mn:<0.5wt%,Cr:<0.5wt%,Ga:<0.05wt%,Sn:<0.05wt%,V:<0.05wt%,原料不同,制备的铝合金性能不同,因此本发明经过进一步研究,制备出性能最佳的铝合金外壳。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 106148779B)公开了一种手机外壳用7003铝合金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如下重量份数比的组分熔铸铝锭:Si<0.30、Mg 0.5-1.0、Fe<0.35、Cu<0.2、Mn<0.3、Cr<0.2、Zn 5.0-6.5、Ti<0.2;(2)对铝锭进行均匀化处理;(3)将铝锭加热到390~410℃;(4)采用挤压机进行挤压,挤压机的出料速度为7~10M/Min;(5)对挤压产品进行冷却,在距挤压机前车壁700~900mm处设置喷水管对挤压产品进行喷水冷却,喷水管相对于产品从挤出机的挤出方向呈垂直设置;(6)冷却后进行锯切;(7)对锯切后产品进行等信道挤压,该外壳用铝合金采用常规原料组合,继而性能不是最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用高性能挤压铝合金,该外壳用铝合金,强度、拉伸率相比现有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用高性能挤压铝合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Mg 1.2-1.8%、Fe 0.24-0.28%、Zn 0.14-0.18%、Ni 0.10-0.18%、Mn0.24-0.26%、V0.02-0.08%、Sc 0.05-0.06%、碳纤维0.04-0.08%、填料0.08-0.14%、强度助剂0.12-0.16%、余量为Al。
优选地,所述电子产品外壳用高性能挤压铝合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同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同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51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