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预警系统的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6861.0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8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姚海飞;胡春文;王珂;颜波;王天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轩辕智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R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毫米波 雷达 汽车 预警系统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到的汽车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本发明的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预警系统包括设于汽车后方左侧的左侧雷达、设于汽车后方右侧的右侧雷达以及位于汽车前侧的报警成像器,还包括控制器、报警器以及协议盒,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左侧雷达、所述右侧雷达以及所述报警成像器电连接,所述协议盒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的预警方法基于上述的汽车预警系统提供了盲点监测、并线辅助、开门辅助、倒车预警四种预警方案。本发明的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可以为驾驶人员提供危险提示,增加驾驶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预警系统的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攀升,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加,经过对大量交通事故的分析,交通事故的引发主要来自三大因素:司机因素、车辆因素和环境因素。
就车辆因素而言,现有的汽车不具有安全预警系统,驾驶员坐在汽车内,会有多个视野盲区,且车内人员的习惯,往往对车后方的来车敏锐度不够,这些都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涉及一款应用于汽车的安全预警系统对提升汽车驾驶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预警系统,对汽车驾驶员提供安全警示。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预警系统的预警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预警系统的预警方法,包括: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汽车预警系统,包括设于汽车后方左侧的左侧雷达、设于汽车后方右侧的右侧雷达以及位于汽车前侧的预警成像器,还包括控制器、报警器以及协议盒,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左侧雷达、所述右侧雷达以及所述预警成像器电连接,所述协议盒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左侧雷达、所述右侧雷达监测汽车左侧后方、右侧后方的路况并将信息传递给所述控制器,所述预警成像器接收所述控制器的指令进行成像,所述报警器接收所述控制器的指令作出报警提示;
所述左侧雷达对汽车后方左侧区域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的路况传输给所述预警成像器实时显示,所述右侧雷达对汽车后方右侧区域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的路况传输给所述预警成像器进行预警显示,当驾驶人员对汽车的操作会与所述左侧雷达、所述右侧雷达监测的后方来车产生危险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报警器发出指令进行报警提示;
所述预警方法包括倒车预警;
当车速超过10km/h时,所述左侧雷达对汽车后方的左侧盲区进行监测,所述右侧雷达对汽车后方的右侧盲区进行监测,对进入左侧盲区、右侧盲区的车辆或在盲区内同速并肩的车辆预警显示,或者驾驶员驾驶汽车左侧超车时,所述左侧雷达监测所述左侧盲区,并将所述左侧盲区路况传输给所述预警成像器进行预警显示,驾驶员驾驶汽车右侧超车时,所述右侧雷达监测所述右侧盲区,并将所述右侧盲区路况传输给所述预警成像器进行预警显示;
当所述左侧盲区内有车辆时,若打开左转向灯,预警级别上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报警器发出指令进行警报;或当所述右侧盲区内有车辆时,若打开右转向灯,预警级别上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报警器发出指令进行警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报警器发出指令进行报警提示的同时,所述控制器还向所述预警成像器发出指令进行预警显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当驾驶员操作汽车变道时,所述左侧雷达监测汽车后方的左侧靠近区域,若所述左侧靠近区域有车逼近时,若打开左转向灯,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报警器发出指令进行报警提示;所述右侧雷达监测汽车后方的右侧靠近区域,若所述右侧靠近区域有车逼近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报警器发出指令进行报警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轩辕智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轩辕智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6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